朱点
成语(Idiom):朱点
发音(Pronunciation):zhū diǎ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能够改变整体形势的重要因素或关键点。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朱点源自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的一句话:“朱熹注曰:‘朱点,朱文之点也。’”,意思是说朱熹在注解《论语》中提到的“点”就是“文字的重点”,而“朱点”则是指朱熹注解中的重要观点或要点。后来,人们将“朱点”引申为指能够改变整体形势的重要因素或关键点。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个关键因素或要点对于整体事物的重要性。通常用于讨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关键问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朱点这个成语的起源与朱熹有关。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注解对于《论语》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他的注解中,他特别强调了一些观点或要点,这些观点或要点被称为“朱点”,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关键因素或要点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动词+宾语,其中“朱点”作为宾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会议的朱点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2. 这个方案的朱点在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3.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找到关键的朱点。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朱熹的名字和他在《论语》注解中强调的关键观点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朱熹的注解和理学思想,了解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这个问题的朱点是什么?
2. 初中生:写作文时要注意把握朱点,突出重点。
3. 高中生:历史课上老师讲解的朱点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
4. 大学生:研究这个领域时,我们需要找到关键的朱点来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