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僚
散僚(sàn liú)
发音:sàn liú
基本含义:指散漫、懒散的人。
详细解释:散僚是由“散”和“僚”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散”意为分散、松散,“僚”意为官僚。散僚形容人懒散、不务正业,没有条理和纪律。
使用场景:散僚一词多用于贬义,用来形容那些工作敷衍、不负责任、不积极主动的人。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官员、员工或学生的行为态度。
故事起源:散僚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王濬传》中,记载了晋朝王濬任东海太守时的事情。王濬任职期间,他并不认真履行职责,懒散敷衍,任由官吏贪污腐败。因此,后来人们用“散僚”来形容那些不尽职守、不负责任的官员。
成语结构:散僚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这个员工工作效率低下,总是敷衍了事,真是个散僚。
2. 那个官员整天不上班,对待工作非常散僚。
记忆技巧:可以将“散僚”与“散漫懒散”的意思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散漫地坐在椅子上,懒散地摆弄手中的文书,不负责任地对待工作。
延伸学习: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敷衍塞责”、“不务正业”等,来丰富词汇量。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不喜欢写作业,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散僚,要认真完成任务。
2. 初中生:有些同学总是散散步,把时间浪费在外面,真是太散僚了。
3. 高中生:我发现我最近变得有些散僚,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更加努力学习。
4. 大学生: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不能散僚,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未来。
【版权声明】 本文为查字典网站原创文章,版权归查字典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