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籙
基本解释
道教的名册、簿籍。《旧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言念高烈,有愴子怀,宜赠徽章,用光丹籙。” 清 龚自珍 《紫云迴三迭》诗:“上清丹籙姓名讹,好梦留仙夜夜多。”
成语(Idiom):丹籙(dān lú)
发音(Pronunciation):dān l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红色的篮子。比喻珍贵的物品或被人们高度重视的事物。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丹籙是由“丹”和“籙”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丹指红色,籙指篮子。丹籙原指红色的篮子,后来引申为珍贵的物品或被人们高度重视的事物。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人们对于珍贵物品或事物的重视程度。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珍贵的物品,例如珍贵的文物、珍贵的书籍等。也可以用来形容被人们高度重视的事物,比如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福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古代典籍记载,丹籙最早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保护和珍藏各种珍贵的文物和书籍,下令制作了很多红色的篮子,用来装载这些宝贵的物品。因此,丹籙就成为了珍贵物品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丹籙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本古籍是丹籙中的一颗明珠,价值连城。
2. 这幅画作是艺术界的丹籙,备受关注。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丹籙的发音“dān lú”与“单炉”相似,想象一个红色的篮子放在一个炉子上烤,象征着珍贵的物品被人们高度重视的场景。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物保护和收藏的历史,以及中国古代文化中珍贵物品的重要性。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把我的漫画书放在一个丹籙里,好好珍藏起来。
2. 初中生:这本小说是丹籙,我非常喜欢,一直在读。
3. 高中生:这篇文章是丹籙中的一颗明珠,被老师高度赞扬。
4. 大学生:这个研究课题是丹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5. 成年人:这个项目对于我们公司的发展来说是丹籙,需要高度重视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