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咀
成语(Idiom):嚼咀(jiáo jǔ)
发音(Pronunciation):jiáo jǔ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反复咀嚼、思考问题,迟迟不下决断。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嚼咀是由动词“嚼”和名词“咀”组成的成语。嚼是指咀嚼食物的动作,比喻思考问题时反复琢磨、思量。咀是指嘴巴,也可以指言辞、言论。成语嚼咀的基本意思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迟迟无法做出决断。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嚼咀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对问题思考迟疑不决,无法做出决断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决策、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时犹豫不决,拖延时间。比如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如果一个人反复思考、犹豫不决,就可以形容他在嚼咀。此外,嚼咀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言辞上犹豫不决,拖延回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嚼咀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四年》中,原文是:“嘉曰:‘君之嚼咀,无贰于此乎?’”故事讲述了齐国国君僖公在面临两个选择时,犹豫不决,不能做出决断。嘉是齐国的大夫,他用“嚼咀”这个成语来形容僖公的犹豫不决。从此,“嚼咀”成为了形容一个人犹豫不决、思考问题迟疑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词 + 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这个问题嚼咀了好几天,还是没有做出决定。
2. 这个领导在会议上嚼咀了很久,最后还是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嚼咀”与咀嚼食物的动作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反复咀嚼、犹豫不决的样子。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在咀嚼食物时反复思考问题,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思考、决断相关的成语,比如“三思而后行”、“犹豫不决”等,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学习。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在数学题上嚼咀了很久,最后才找到正确的答案。
2. 初中生:老师提问时,他总是嚼咀很久才回答。
3. 高中生:面对大学的选择,他嚼咀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去读法学专业。
4. 大学生:在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她嚼咀了很久,最后选择了一个研究生感兴趣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