蕰草
成语(Idiom):蕰草
发音(Pronunciation):wēn cǎ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隐藏在草丛中的人或物,比喻隐藏在某处的人或物。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成语“蕰草”源自《史记·卷六十一·扁鹊仓公列传》:“秦昭王时,齐有名医扁鹊,昭王令人求之。扁鹊不肯行,而曰:‘扁鹊蕰草,不见使者。’”意思是扁鹊藏在草丛中,不见使者。后来,人们用“蕰草”来比喻隐藏在某处的人或物。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些人或物隐藏在某处,不为人所知。也可用于形容某些秘密或隐秘的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语“蕰草”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齐国时期。当时,秦昭王想找到名医扁鹊,派人去齐国找他。扁鹊不愿离开自己的隐居之地,于是回答说:“我就像是蕰藏在草丛中的一棵草,不愿意被使者看到。”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用来形容隐藏在某处的人或物。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蕰草”+ 动词“不见”+ 宾语“使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就像是蕰草一样,隐藏在人群中,不被人注意到。
2. 这件事情已经蕰草多时了,终于暴露出来了。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蕰草”与隐藏、隐秘等概念联系起来,想象一片草丛中有一棵蕰草隐藏其中,从而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隐藏”、“隐秘”等意义的成语,如“隐姓埋名”、“暗度陈仓”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在草丛中发现了一株蕰草。
2. 初中生:他一直蕰草不见,我们都找不到他。
3. 高中生:这个问题已经蕰草多时,终于被揭露出来了。
4. 大学生:他像一株蕰草一样,隐藏在大家的视线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