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舌
矫舌(Jiǎo Shé)
发音(Pronunciation):jiǎo shé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舌头,避免说出不应该说的话,形容人言辞谨慎。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矫舌是由“矫”和“舌”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矫,意为纠正、修正;舌,指人的舌头。矫舌的含义是指人能够纠正自己的言辞,避免说出不应该说的话,表现出谨慎和克制。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矫舌一词常用于形容人言辞谨慎、慎重,尤其是在言语场合中控制自己的言辞。例如,在重大会议上,领导人要矫舌,避免说出引起误解或争议的言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矫舌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故事中,齐国的大夫晏婴因为说话不慎而得罪了国君,被国君处死。后来,晏婴的弟弟晏平仲在各种场合都非常谨慎地控制自己的言辞,以免重蹈兄长的覆辙。因此,人们用“矫舌”来形容说话谨慎、慎重。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矫舌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矫”是动词,“舌”是宾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重要场合,领导人必须要矫舌,避免说出冒犯他人的话语。
2. 他是一个非常矫舌的人,从来不会说出伤人的话。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矫舌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说话时,舌头像被绳子纠正一样,保持谨慎和克制的状态。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成语“矫枉过正”,它意为纠正过分偏颇的行为或言辞。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矫舌,不要说脏话。
初中生:面对争议,我们应该矫舌,以理性的方式表达观点。
高中生:领导人在外交场合要矫舌,避免引起国际纷争。
大学生:作为一名公众人物,我们应该矫舌,以言行一致树立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