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盗
成语(Idiom):赍盗(jī dào)
发音(Pronunciation):jī dà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持盗贼之心,行正直之事。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赍盗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赍”意为持有、携带,而“盗”则指盗贼、偷窃。赍盗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心怀盗贼之心,却行事正直,不做坏事,不偷窃。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赍盗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内心阴暗,有偷窃的念头,但却不实施坏事,始终保持正直的行为。可以用来表达一个人的内心与外在行为之间的矛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赍盗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赍盗者,欲盗人者,而行正直之事。”故事中讲述了一个齐国的人心怀盗贼之心,但却行事正直,不做坏事,不偷窃的故事。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赍盗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赍”为动词,意为携带、持有;“盗”为名词,意为盗贼、偷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虽然有赍盗之心,但始终保持正直的行为。
2. 这个人内心阴暗,有赍盗的念头,但从不实施坏事。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记忆赍盗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心怀盗贼之心,却拿着一把正直的剑,表示他的行为始终保持正直。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成语的故事起源和使用场景,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正直、行为矛盾相关的成语,如“心口不一”、“表里如一”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虽然想偷糖果,但还是选择了正直的行为。
2. 初中生:虽然他心里想着偷窃,但他始终保持了正直的行为。
3. 高中生:这个人内心阴暗,有赍盗的念头,却从不实施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