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鼓馁旗靡
发音(Pronunciation):gǔ něi qí mǐ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士气低落,军队溃败。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鼓,指鼓励;馁,指气馁;旗,指军旗;靡,指破碎。鼓馁旗靡形容士气低落,军队溃败,一片狼藉的景象。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战争中军队士气低落,战败溃散的情景。也可用于比喻其他团体或个人在面对困难时士气低落,毫无斗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成公十四年》中记载了鼓馁旗靡的故事。公元前630年,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鲁国派遣公子骀带领军队出征。然而,骀虽然是鲁国的公子,却不具备统帅军队的能力。在战斗中,骀的军队士气低落,军纪松散,最终溃败。这个故事成为了“鼓馁旗靡”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谓宾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经历了连续战败后,敌军的士气已经鼓馁旗靡。
2.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鼓馁旗靡,应该坚持下去。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鼓馁旗靡”与战争中军队士气低落的情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军队的军旗破碎,鼓声停止,士兵们气馁地散开,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战争、士气相关的成语,如“气势汹汹”、“士气高昂”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在比赛中,我们的队伍遇到了困难,但我们没有鼓馁旗靡,坚持到了最后。
2. 初中生:尽管学习很难,但我们不能鼓馁旗靡,要努力克服困难。
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不能鼓馁旗靡,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全力以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