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伏
成语(Idiom):窃伏(qiè fú)
发音(Pronunciation):qiè f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暗中埋伏,秘密潜伏。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窃伏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窃指偷盗,伏指隐藏、潜伏。窃伏的基本含义是指暗中埋伏,秘密潜伏,等待时机。常用来形容暗中观察敌情或者秘密布局。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窃伏常用于描述军事、情报、侦查等领域中的行动。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某种情况下的秘密观察、等待或者秘密准备的行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窃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据传,春秋时期,齐国的使者到晋国拜访,晋国国君接见了齐国使者,但是晋国的大夫们却暗中安排了窃伏,等待着时机。最终,齐国使者在窃伏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从此以后,窃伏就成为了形容秘密潜伏、暗中埋伏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窃伏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窃”和动词“伏”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敌军已经得到消息,我们必须窃伏等待更好的机会。
2. 他们在山林中窃伏,等待着猎物的出现。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窃伏的发音与其含义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暗中潜伏,窃听敌情的场景,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窃伏相关的成语,如窥伺、窃听等。也可以学习与军事、侦查相关的词汇,来扩展对窃伏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我窃伏在树后,看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初中生:情报人员窃伏在敌人的基地,获取重要的情报。
高中生:他窃伏在黑暗中,等待着猎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