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裁
基本解释
研讨、裁夺。《新唐书·杜如晦传》:“方为相时,天下新定,臺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元 宋子贞 《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臺阁讨裁,典章灿焕,公於是时, 玄龄 贞观 。”
成语(Idiom):讨裁(tǎo cái)
发音(Pronunciation):tǎo cái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自找死路,自寻苦恼。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讨裁是由“讨”和“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讨,意为寻求、寻找;裁,意为判决、处决。讨裁的基本含义是自找死路、自寻苦恼。用来形容人做了一些不明智的事情,最终导致自己受到惩罚或遭受不幸的结果。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讨裁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警示人们不要做出不明智的行为,以免自食其果。可以用于讽刺那些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人,以及做出错误决策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讨裁这个成语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代的刑法。古代刑法中,犯人在受到判决后,有时会被迫自己选择刑罚的方式。如果选择了过于残酷的刑罚,就是自找苦吃,相当于讨裁。另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代民间的故事传说,讲述了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因为自己的傲慢和无知而最终遭受惩罚的故事。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讨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出了背离公司利益的决策,最终自己讨裁。
2. 这个人总是自以为是,结果不断讨裁。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自大的人不停地去寻找判决自己的方式,最终导致自己受到惩罚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讨裁相关的成语,如“自食其果”、“自取灭亡”等,以丰富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幼儿园学生:小明不听老师的话,自己跑出去玩,结果摔倒了,真是讨裁。
2. 小学生:我本来知道答案,但因为太自信,没有认真思考,结果回答错了,真是讨裁。
3. 初中生:他为了想要赶上别人,不顾安全地骑车飞驰,结果被交警罚款,真是讨裁。
4. 高中生:她因为自己的冲动行为被校长批评,真是讨裁。
5. 大学生:他因为偷懒没有准备好报告,结果被教授批评了一顿,真是讨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