疻痏
成语(Idiom):疻痏(bǐ wěi)
发音(Pronunciation):bǐ wěi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在言辞上斤斤计较,小心翼翼,不敢放肆。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疻痏原本是指用细线缝合衣物的方法,后来引申为形容言辞小心谨慎,不敢放肆。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言辞上小心翼翼,斤斤计较,不敢冒险。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疻痏一般用于形容人在言辞上小心谨慎,不敢放肆的情况。比如,当某人在公众场合中遇到敏感话题时,他可能会选择疻痏,避免得罪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疻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李膺传》中。当时,李膺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他因为谨慎小心,不敢冒险言辞,被人称为“疻痏”。后来,这个成语就逐渐流传开来,用来形容人在言辞上小心谨慎的行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疻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疻”和“痏”分别是独立的汉字,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讲话时总是疻痏,生怕说错话得罪人。
2. 她在工作中疻痏,从不随意发表意见。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疻痏”拆解为两个独立的词语,分别记忆其含义。例如,“疻”可以联想为“疼痛”,表示小心翼翼;“痏”可以联想为“细线”,表示细心缝合。通过将这两个含义联想到一起,可以更容易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言辞、谨慎等主题相关的成语,如“言辞犀利”、“小心翼翼”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在考试时总是疻痏,不敢冒险猜测答案。
2. 初中生:她在班级讨论时总是疻痏,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3. 高中生:他在面试时疻痏地回答问题,以展示自己的综合能力。
4. 大学生:她在论文写作时疻痏,注重每个字词的准确性和表达方式的得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