糲藿
成语(Idiom):糲藿(lì huò)
发音(Pronunciation):lì huò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德低劣,行为不正。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糲藿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糲指的是一种粗劣的粮食,藿指的是一种不良的草药。糲藿合在一起形容人的品德行为像粗劣的粮食和不良的草药一样,十分低劣、不正直。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品德行为不端正、不诚实、不可信赖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糲藿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中。根据记载,鲁国有个叫做公子糲的人,他的父亲曾经犯了罪被贬到了一个偏远的地方。公子糲心怀不满,为了报复,他暗中勾结了一些不良分子,密谋谋害国君。但是这个阴谋被人发现了,公子糲最终被揭发并受到了惩罚。从此以后,糲藿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那些品德低劣、行为不正的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糲藿是一个连续的形容词,两个字的顺序不能调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之前的行为已经让人看清了他是个糲藿之徒。
2. 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和善,实际上是个糲藿之辈。
3. 不要和那些糲藿为伍,以免被他们带坏。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糲藿想象成粗劣的粮食和不良的草药,以此来联想成此成语的含义。可以通过画图、编故事等方式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于品德、行为的描述,如“狼心狗肺”、“口是心非”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经常说谎,真是个糲藿。
2. 初中生:那个同学偷了我的钱包,真是个糲藿之徒。
3. 高中生:这个公司的老板贪污受贿,是个糲藿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