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舶司
基本解释
官署名。 宋 代分设提举市舶司于 广州 、 杭州 、 明州 (今 宁波 )等地,管理商舶,征收关税,收买进口物资等。 元 明 两代称为市舶提举司,其长官称市舶使,后改称提举。 清 废。《宋史·食货志下八》:“﹝ 开寳 ﹞四年,置市舶司于 广州 ,后又於 杭 、 明州 置司。”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 太祖 初定天下,於 直隶 太仓州 黄渡镇 设市舶司,司有提举一人,副提举二人。”
成语(Idiom):市舶司(shì bó sī)
发音(Pronunciation):shì bó s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一个地方的商业交易繁荣,货物进出频繁。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市舶司是中国古代设立的专门负责管理外来商船和贸易的机构。市指城市,舶指船只,司指管理。成语“市舶司”借指一个地方的商业繁荣和贸易活动频繁。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个地方的商业交易繁荣,货物进出频繁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城市的繁荣发展,或者一个市场的繁忙景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市舶司是中国古代设立的专门负责管理外来商船和贸易的机构。在古代,商业贸易是一个地方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市舶司”成为了形容一个地方商业繁荣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市舶司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市”、“舶”和“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城市的市舶司非常繁忙,每天都有大量的货物进出。
2. 在古代,市舶司是商业繁荣的象征。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市舶司”拆分成三个部分记忆,市(市场)、舶(船只)、司(管理),联想一个繁忙的市场,有很多船只进出,由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和市场发展情况,以及市舶司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7-12岁):这个城市的市舶司非常繁忙,有很多大船和小船都停在码头上。
初中生(13-15岁):市舶司是古代管理商船和贸易的机构,它的存在标志着一个地方的商业繁荣。
高中生(16-18岁):市舶司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机构,它对商业贸易的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一个地方繁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