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鼎足格
发音(Pronunciation):dǐng zú gé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三足鼎,形容力量均衡,地位平等。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鼎足格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鼎”、“足”和“格”。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三足鼎,三足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炊具,由三只脚支撑,底座平稳。因此,“鼎足格”这个成语形容的是力量均衡,各方势力地位平等的状态。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鼎足格常用于描述势均力敌、势力平衡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平衡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团队、合作伙伴之间的平等关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哀公二十三年》有记载:“鼎足而立”。据说,齐国的哀公在位时,齐国、晋国和鲁国三国势力均衡,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的局面。哀公用“鼎足而立”来形容这种平衡状态。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谓宾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三家公司在市场上的地位鼎足格,竞争异常激烈。
2. 这个团队的三位合伙人在决策上总是鼎足格,没有一个人能独揽全局。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成三足鼎的形状,想象三个力量平衡的足部,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格局。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势均力敌”、“平衡术”等,以扩展对平衡状态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和我的两个朋友在游戏中的能力鼎足格,所以我们经常一起玩。
2. 初中生:在班上,学习成绩鼎足格的同学们互相竞争,相互促进进步。
3. 高中生:在社团中,我们的团队成员在决策方面总是鼎足格,这样我们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