诤辞
诤辞(zhēng cí)
发音:zhēng cí
基本含义:指直言不讳的批评和劝告。
详细解释:诤辞是由“诤”和“辞”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指的是直言不讳地批评和劝告他人,表达真实的意见和观点。诤辞通常是为了让人明辨是非、改正错误,促使他人进步。
使用场景:诤辞常常出现在公共场合、学术讨论和领导与下属之间的交流中。它可以用来表达对不公正现象的批评,对错误观点的纠正,以及对他人行为的规劝。
故事起源:《汉书·韩安国传》记载,韩安国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有一次,他对汉宣帝说:“陛下的行动不符合圣人之道。”这就是他的一次诤辞。后来,人们用“诤辞”来形容直言不讳的批评和劝告。
成语结构:名词+名词
例句:
1. 他以诤辞劝告领导,希望改变公司的不公平政策。
2. 在学术讨论中,学者们常常以诤辞来表达对他人观点的质疑和批评。
记忆技巧:可以将“诤辞”与“政治”联想起来。在政治领域中,人们常常使用诤辞来表达对政府的批评和建议。
延伸学习:学习其他与直言不讳、批评和劝告相关的成语,如“直言不讳”、“忠言逆耳”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老师,我想用诤辞来劝告同学们保护环境。
初中生:在班会上,我用诤辞批评了同学们的不良行为。
高中生:我写了一篇诤辞的文章,对政府的政策提出了批评和建议。
【版权声明】 本文为查字典网站原创文章,版权归查字典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