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奴
成语(Idiom):僮奴
发音(Pronunciation):tóng n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被人奴役、驱使的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僮奴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僮”指未成年的男子,也可以指男仆;“奴”指受雇于人家、为他人服务的人。因此,僮奴指的是被人奴役、驱使的人,没有自主权和自由意志。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被人压迫、剥削的情况,强调被奴役者无法自主决策和行动。可以用来形容某些社会阶层、劳动者、学生等在特定环境中缺乏自由的现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平津侯主父有一个心腹僮僕叫做郭泰,非常聪明能干。一次,平津侯主父担心郭泰会为自己立功而受到其他国君的迫害,于是安排他去做韩国的奴仆。郭泰在韩国做奴仆期间,表现出色,受到了韩国国君的赏识,最终被韩国国君赐予高官厚禄。这个故事中的郭泰就是一个典型的僮奴。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这个成语由“僮”和“奴”两个字组成,其中“僮”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奴”,表示被奴役者的身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社会存在着许多被剥削的僮奴。
2. 在这个家庭中,他们被视为僮奴,没有自由的权利。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僮奴”拆开记忆,理解为未成年男子被奴役,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了解更多有关奴役、剥削和自由的内容。例如:奴隶、奴役、自由、剥削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们把动物当作僮奴,不给它们自由。
2. 初中生:在那个时代,许多人被迫成为僮奴,没有自由的权利。
3. 高中生:在这个社会中,有些人被剥夺了自由,成为了现代的僮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