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百论
基本解释
指古 印度 龙树 所著的《中论》与 提婆 所著的《百论》。两书为大乘空宗(即中观学派)的经典,因借以指该宗的学说。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附录《慈恩宗》:“当时大乘佛学中俨然和瑜伽对峙的‘中百论’学说, 玄奘 也先后在 北印度 及 那烂陀寺 反复学习了好多遍。”
成语(Idiom):中百论(zhōng bǎi lùn)
发音(Pronunciation):zhōng bǎi lù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中肯、中理、中事理,能够准确地说出问题的核心或要害。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中百论是由“中”、“百”和“论”三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中”表示准确、精确,“百”表示百分之百、全部,“论”表示议论、论述。整个成语表示准确地指出问题的核心或要害,能够全面地论述问题。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等场合中使用。可以用来表达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传,这个成语源于唐代的一位宰相。当时,唐朝正面临着一些重大的决策问题,这位宰相凭借着他准确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总能够准确地指出问题的核心和要害,因此被赞誉为“中百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会议上,他的发言总是能够中百论,让人佩服。
2. 这篇文章中百论,深入浅出,很有启发性。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中百论”拆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忆,分别是“中”、“百”和“论”。可以联想“中”表示准确,像一个箭靶的中心;“百”表示全部,像一个百分之百的圆圈;“论”表示论述,像一个会议的讨论。通过这样的联想,可以更容易地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等。这些成语都表达了准确、精确的含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的解释总是中百论,让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在写作中能够中百论,把问题说清楚。
3. 高中生:这位演讲者的演讲能够中百论,给我们很多思考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