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
基本解释
指古代二十四名尽孝的典型人物。旧传 元 郭守敬 弟 守正 辑 虞舜 、 汉文帝 、 曾参 、 闵损 、 仲由 、 董永 、 郯子 、 江革 、 陆绩 、 唐夫人 、 吴猛 、 王祥 、 郭巨 、 杨香 、 朱寿昌 、 庾黔娄 、 老莱子 、 蔡顺 、 黄香 、 姜诗 、 王褒 、 丁兰 、 孟宗 、 黄庭坚 等二十四人孝行,成《二十四孝》一书。 元 张宪 有《题王克孝二十四孝图》诗。 冰心 《往事》二:“大家站在远处,点头赞叹的说:孝子!真孝顺!‘二十四孝’加上你,二十五孝了!”参阅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成语(Idiom):二十四孝(èr shí sì xiào)
发音(Pronunciation):ér shí sì xià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儿女对父母孝敬的行为,也泛指对长辈尊敬和关心的态度。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二十四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一组成语,由24个故事组成,描述了孝敬父母的各种行为。这些故事包括了孝敬父母的方方面面,如尊敬、照顾、孝顺、忍耐等。二十四孝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孝敬父母的典范。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对父母非常孝顺,或者形容一个人对长辈非常尊敬的态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十四孝的故事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典故。这些故事被整理成一组成语,目的是为了弘扬孝道和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十四孝是由“二十四”和“孝”两个词组成的,其中“二十四”表示数量,而“孝”表示对父母孝敬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父母非常孝顺,可以说是一个二十四孝的好孩子。
2. 她对长辈非常尊敬,真是一个二十四孝的女孩。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二十四孝的故事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逐个记忆每个故事的关键点,以帮助记忆这组成语。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二十四孝故事的细节,并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把自己的零花钱都给了爸爸妈妈,真是一个二十四孝的好孩子。
2. 初中生:在传统文化中,二十四孝是对父母孝敬的典范,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行为。
3. 高中生:尊敬长辈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要像二十四孝的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对长辈尊重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