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logo
当前位置:查字典>>词语字典 >> 三馆
词语查找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埋藏 埋伏 埋名 埋头 欣闻 倾巢而动

按拼音查词语: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三馆

sān guǎnㄙㄢ ㄍㄨㄢˇ
目录
1、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 汉武帝 时,丞相 公孙弘 开钦贤、翘材、接士三馆,收罗人材。《西京杂记》卷四:“ 平津侯 ( 公孙弘 )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閤,营客馆,以招天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贤,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
(2). 唐 有弘文(亦称昭文)、集贤、史馆三馆,负责藏书、校书、修史等事项。 宋 因之,三馆合一,并在崇文院中。 宋 郑樵 《通志·总序》:“欲三馆无素餐之人,四库无蠹鱼之简,千章万卷,日见流通。”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3). 宋 设广文、大学、律学三馆,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见《宋史·选举志三》。


成语(Idiom):三馆

发音(Pronunciation):sān guǎ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三馆指的是古代官署中的三个部门,包括国子监、太学和翰林院。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问渊博,能够在各个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三馆是古代中国官署中的三个重要部门。国子监是负责教育培训的机构,太学是皇家的学府,翰林院是皇帝的文官机构。这三个部门代表了古代中国最高的学问殿堂和最高的文化权威。因此,成语“三馆”意味着一个人在学问上有着广博的知识,能够在各个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和造诣。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渊博,能够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可以用来赞美那些学问广博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非常深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馆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国子监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太学是皇家的学府,翰林院是皇帝的文官机构。只有通过国子监和太学的考试,才有机会进入翰林院成为皇帝的文官。因此,能够同时在这三个部门有所建树的人,必定是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馆由两个字组成,其中“三”表示数量,表示有三个部门,“馆”表示官署、机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文学、历史和科学等各个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真是一个真正的三馆之才。

2. 这位学者不仅在国子监受过教育,在太学也有过学习经历,并且还曾经在翰林院任职,堪称是一个真正的三馆之士。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三馆”与学问渊博的概念联系起来,想象自己拥有三个知识宝库,每个宝库里都有丰富的学问内容,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学习更多与古代中国官署相关的成语,如“三公”、“三驾马车”等,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官僚体系。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们班的班长读书特别用功,他真是一个小小的三馆之士。

2. 初中生:他不仅在数学方面很厉害,其他科目也都很优秀,真是一个小小的三馆之才。

3. 高中生:他在学校的各个学科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他是我们班真正的三馆之才。

【版权声明】 本文为查字典网站原创文章,版权归查字典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违法必究

与 “三馆” 相关的词语

    对不起,没有找到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