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吏
成语(Idiom):蠹吏(dù lì)
发音(Pronunciation):dù l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腐败的官吏或官员,比喻贪污腐化的官员。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蠹吏由两个汉字组成,蠹意为虫蛀,吏指官员。蠹吏一词比喻贪污腐化的官员,形容他们像虫子一样侵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蠹吏一词多用于批评和讽刺腐败官员的场景,可以用于新闻报道、社会评论、文学作品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蠹吏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偃列传》中。故事中,主父偃是一个贪污腐败的官员,他利用职权收受贿赂,虐待百姓。最后,他被人揭发并被处死。因此,蠹吏一词由此而来,用以批评贪污腐败的官员。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蠹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蠹”是虫子蛀,用于比喻腐败官员;“吏”指官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蠹吏利用职权敛财,伤害了无数百姓的利益。
2. 我们要加强监督,杜绝蠹吏的产生。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蠹吏这个成语:
1. 将“蠹”字与虫子蛀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腐败的官员就像虫子一样侵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 联想“吏”字与官员的形象,想象一个贪污腐败的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腐败问题、廉政建设的知识,了解如何防止腐败和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们要学习廉洁课,不做蠹吏。
2. 初中生:蠹吏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 高中生:我们应该加强监督,防止蠹吏的产生。
4. 大学生:蠹吏的存在是社会进步的阻碍,我们要积极参与反腐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