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恕
基本解释
持平宽仁。《北史·赵绰传》:“时 河东 薛胄 为大理卿,俱名平恕。”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 明 方孝孺 《杜推官赞》:“性刚严,而治狱平恕。”《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惟有 李勉 与他尉不同,专尚平恕,一切惨酷之刑,置而不用。”
成语(Idiom):平恕
发音(Pronunciation):píng shù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宽容、原谅他人的过错。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平恕是由“平”和“恕”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平指平等、公正;恕指宽容、原谅。平恕的意思是对别人的过错或错误行为保持宽容和原谅的态度。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平恕常常用于劝告他人在面对别人的错误或过失时,应该保持宽容和原谅的心态。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心胸广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关于平恕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左传》中的故事。故事中,晋国的大夫子产因为一次猎杀活动中不小心杀死了晋国的公子重耳。当时,晋国的国君想要处罚子产,但子产的朋友颜回向国君辩解说:“子产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他会原谅你的。”国君听后被感动,决定原谅子产。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恕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平”是动词,“恕”是宾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别人的错误总是能够平恕,从不计较。
2. 在人际关系中,平恕是维持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平恕的发音“píng shù”与“平淑”(píng shú)相近来记忆。同时,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平坦的地面上,手中拿着一把宽容和原谅的刷子,用刷子将自己心中的怨恨和仇恨都擦拭掉,变得平和宽容。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学习更多关于宽容和原谅的成语,如“宽以待人”、“宽以待己”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和文章来深入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平恕的精神。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幼儿园学生:老师教我们要平恕其他小朋友,不要和他们争吵。
2. 小学生:我会平恕同学的错误,帮助他们改正。
3. 初中生:在学校里,我们应该相互平恕,共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4. 高中生:考试成绩出来后,我会平恕自己的失误,积极面对下一次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