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俗
成语(Idiom):积俗(jī sú)
发音(Pronunciation):jī s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积累了许多不良习惯或陋习。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积俗是由“积”和“俗”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积指积累、积聚,俗指陈旧、庸俗。积俗形容一个人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或陋习,通常指与社会道德规范相悖的行为或态度。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积俗多用于贬义场合,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或者有很多不良习惯。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守规矩、不遵守道德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积俗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策·齐策四》。故事中,齐国大夫鲍叔牙曾经担任过齐国的相国。由于他的为人淳朴,政绩显著,民众对他非常敬爱。然而,鲍叔牙的儿子却沉迷于享乐,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鲍叔牙为了教育儿子,将他带到墓地中,让他看到了人们生死无常的景象。从此以后,鲍叔牙的儿子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摒弃了不良习惯,重新做人。这个故事成为了积俗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宾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从小就积俗成性,不守规矩。
2. 这个人积俗成性,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
3. 积俗之人难以脱胎换骨,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积俗”与“不良习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积累了很多不良习惯,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道德、习惯相关的成语,如“积善成德”、“积毁销骨”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他从小就积俗成性,经常不守规矩。
初中生:这个人积俗成性,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
高中生:积俗之人难以脱胎换骨,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大学生:他长期积俗成性,导致他的人际关系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