牋牍
成语(Idiom):牋牍
发音(Pronunciation):tián dá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文书、文件的内容、条款。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牋,古代写字用的竹简;牍,古代写字用的木板。牋牍指的是写字用的竹简和木板上的文字,后来引申为指文书、文件的内容、条款。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牋牍一词多用于形容文书、文件的具体内容或者条款,常见于法律、合同、规章等正式的文件中。也可以用来形容事情的具体细节或者内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关于牋牍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或传说。这个词语的意义源自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木板,因为古代人常常将文字刻写在竹简或木板上,所以牋牍就成为指代文字内容的词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体部分为“牋牍”,没有其他修饰成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合同上的牋牍非常清晰,没有任何歧义。
2. 这份文件的牋牍非常详细,我们需要认真阅读。
3. 这篇文章的牋牍十分精彩,引人入胜。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将“牋牍”这两个字分开记忆,可以联想到古代人写字用的竹简和木板,从而记住它的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文书、文件相关的成语,如“文不对题”、“字里行间”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用彩笔写了一张牋牍,给妈妈写了一封信。
2. 初中生(13-15岁):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假期的牋牍。
3. 高中生(16-18岁):这份考试的牋牍太复杂了,我需要仔细阅读。
4. 大学生及以上(18岁以上):我在毕业论文中详细描述了实验的牋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