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举
成语(Idiom):删举(shān jǔ)
发音(Pronunciation):shān jǔ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删改、删除和举荐等工作。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删举是由“删”和“举”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删指删除、删改,举指推荐、提举。删举一词通常指删改删除和举荐等工作,特指官府或机关对文字、文件进行删改删除或人员的举荐推荐。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删举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官府或机关对文字、文件进行删改删除,或对人员进行举荐推荐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对某种事物进行筛选、评估的过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删举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日者传》中。传说在汉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日者的官员,他以删改删除和举荐等工作著称。他对文字、文件进行严格的删改删除,同时又能够准确地举荐推荐人才。因此,人们将他的工作称为“删举”。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宾结构,由动词“删”和“举”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份文件需要经过严格的删举才能发布。
2. 他在担任官员期间,以精准的删举能力赢得了上级的赞赏。
3. 这个部门正在进行人员删举,以提高工作效率。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删举”联想为官员对纸上的文字进行删改删除的工作,同时又能够准确地举荐人才。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官员拿着纸张删改删除文字,然后又拿出一张纸推荐人才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中国古代官府的文书管理制度。
2. 学习其他与官府有关的成语,如“斩钉截铁”、“罪魁祸首”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在批改作业时,进行了删举,把我写错的地方都删掉了。
2. 初中生:我们班级进行了一次人员删举,把不适合担任班干部的同学删掉了。
3. 高中生:老师对我们的论文进行了严格的删举,帮助我们提高了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