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吏
成语(Idiom):俗吏
发音(Pronunciation):sú l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平凡庸俗的官吏,形容官员贪污腐败、不廉洁。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俗吏一词源于古代中国的官场。在古代,俗吏指的是平凡庸俗的官员,他们常常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不廉洁正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官员贪污腐败、不廉洁。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官员的不廉洁行为,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些人品行庸俗、道德败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俗吏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准书》中,故事发生在秦朝时期。当时,一位名叫邓通的官员担任了一个重要职位,但他却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不廉洁正直。他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批评,成为后来俗吏一词的来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俗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位官员贪污受贿,真是个典型的俗吏。
2. 不少官员因为贪污腐败被指责为俗吏。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与“庸俗”、“贪污”、“不廉洁”等相关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官场的腐败现象,了解古代官员的职责和廉政要求,以及反腐倡廉的重要性。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这位官员不是好人,他是一个俗吏。
2. 初中生: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都是俗吏,不值得尊敬。
3. 高中生: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俗吏现象,倡导廉政建设。
4. 大学生:研究官场腐败现象,了解俗吏的特点和原因,对于维护社会公正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