嬾散
成语(Idiom):嬾散
发音(Pronunciation):lǎn sà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懒散、不积极的样子。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嬾散是一个形容词,由“嬾”和“散”两个字组成。嬾意指懒惰、不勤奋,散意指松散、不紧凑。结合在一起,嬾散形容一个人的态度或行为懒散、不积极。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嬾散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工作态度不端正、不认真负责、不积极进取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学生放学后散漫的样子、员工工作时敷衍的态度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嬾散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故事。相传古时有一个懒惰的农民,他总是不愿努力工作,每天都敷衍了事。有一天,他的庄稼因为他的懒散而枯萎了,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以后,人们用嬾散来形容懒散、不积极的态度。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嬾散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具有形容词的特点,可以用来修饰人或事物的状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学生学习嬾散,从不认真听讲。
2. 他工作态度嬾散,经常拖延任务的完成。
3. 这个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很低,总是嬾散散地搞事情。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嬾散联想为一个人懒洋洋地散步的样子,形象地表示一个人态度懒散、不积极。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嬾散相关的成语,如“嬾汉”、“散漫”等,以扩大对懒散态度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妹妹放学后总是嬾散地玩耍,不肯做作业。
2. 初中生:他考试前几天都嬾散散地玩游戏,结果考得很差。
3. 高中生:学校的足球队训练时,有些队员态度嬾散,不积极参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