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朴
成语(Idiom):椎朴
发音(Pronunciation):zhuī pǔ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比喻治理国家或组织时,应该选用有才干和品德高尚的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椎朴,椎木朴实。椎,用椎子敲打;朴,树干。比喻治理国家或组织时,应该选用有才干和品德高尚的人,如同用椎子敲打树干一样,能够使其变得坚实可靠。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讨论国家治理、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话题,强调选用有能力、有道德的人来担任重要职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宣公十年》中有一则故事,鲁国的宣公王想要选用一位有才德的人来担任重要职位,于是他在庭院中放置了一块木头,让所有的人都可以来试着用椎子敲打它。最终,只有一个叫季氏的人能够将木头敲成两段,宣公王因此选用了他来担任重要职位。从此,椎朴成为了用来比喻选用有才干和品德高尚的人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谓结构,由“椎”和“朴”两个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国家建设中,我们应该椎朴用人,提拔那些有才干和品德高尚的人。
2. 这个组织需要一位能够椎朴的领导者,才能使其发展壮大。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椎朴”与“选用有才干和品德高尚的人”这个含义联系起来,想象用椎子敲打坚实的树干,来强调选用有能力、有道德的人。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了解宣公王和季氏的故事背景,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贤能兼备”、“贤良淑德”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幼儿园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椎朴用玩具,不要选用坏掉的玩具。
2. 小学生:我觉得学校里的班长应该是一个能够椎朴的同学,才能够带领我们好好学习。
3. 初中生:国家领导人应该是能够椎朴的人,才能够带领国家发展。
4. 高中生:在择业时,我们应该椎朴选择工作,找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5.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应该椎朴选择团队成员,找那些有能力和品德的人一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