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伏
基本解释
犹马爬。《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良久,又令他马伏在下,直舒双足, 西门庆 披着红綾被骑在他身上。”
成语(Idiom):马伏
发音(Pronunciation):mǎ f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原本傲视群众、威风凛凛的人或事物,突然间卑躬屈膝,顺从低下。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成语“马伏”源于古代的马上功夫,马儿在上下跳跃时,身体会先抬起再落下。比喻原本傲慢的人或事物,突然间屈服低下,表示顺从或屈从。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傲慢自大的人或事物在面对困境或强大力量时屈服或顺从的情况。例如,一个原本傲视群众的领导者,在面对强大的压力时,突然屈服并服从他人的意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荀子的哲学家,他有一次骑马经过一片麦田,马儿踩坏了一些麦苗。荀子本来是傲视群众的,但在看到麦苗被踩坏后,他立即下马向田主道歉,并表示愿意赔偿。这个故事被后人用来形容原本傲慢的人或事物突然间屈服和顺从。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马”和“伏”两个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那个曾经傲慢自大的明星,在遭受失败后,终于马伏在大众的压力下。
2. 这个本来威风凛凛的公司,因为市场竞争激烈,最终也只能马伏在竞争对手的面前。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形象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傲慢的马在跳跃时突然屈服低下,顺从于人的指示。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的马术文化和哲学思想,了解马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使用。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原本不想做作业,但是老师一生气,我只能马伏在书桌前。
2. 初中生:他原本是个学霸,但是因为考试不及格,他也只能马伏在老师的教导下。
3. 高中生:那个原本傲慢自大的学生,因为被老师批评,最终也只能马伏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