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檄
成语(Idiom):蜡檄(là xí)
发音(Pronunciation):là xí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蜡檄是指古代用蜡涂写的檄文,比喻用激烈的言辞公开批评或谴责。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蜡檄源自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用蜡涂写的檄文。檄文是一种公开宣告或批评的文书,常常用于对抗或谴责某人或某事。蜡檄的特点是言辞激烈,直接表达批评者的不满和愤怒。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蜡檄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可以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受到激烈批评或指责的情况。例如,可以说某位政治家发表的言论引起了一封蜡檄,意味着他受到了公开的谴责和批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蜡檄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尤其在战争时期,用于宣扬军事胜利、煽动民众情绪或对敌人进行谴责和批评。蜡檄通常会被贴在公共场所,以便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并了解其中的内容。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蜡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篇蜡檄批评了政府的腐败现象。
2. 他发表的言论引起了一封蜡檄,受到了公众的谴责。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与蜡檄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故事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可以将蜡檄与古代战争中的宣传手段联系起来,想象一封用蜡涂写的檄文在战场上被贴在城墙上的场景。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学习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知识,了解蜡檄在古代社会中的具体用途和影响。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发现了我的作业抄袭,给了我一封蜡檄。
2. 初中生:学生会发表了一封蜡檄,要求改善学校的饭菜质量。
3. 高中生:这篇文章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是一封蜡檄式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