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蚌
成语(Idiom):蛤蚌(há bàng)
发音(Pronunciation):há bà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比喻互相争斗、不肯相让。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蛤蚌是一种双壳贝类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海滩或者淡水湖泊中。蛤蚌成语比喻两个人或者团体之间的争斗,双方都不肯退让,最终导致双输的局面。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蛤蚌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双方争斗、僵持不下,都不愿意妥协。可以用于描述政治斗争、商业竞争、争夺权力等情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庄子·外物》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只蛤蚌和一条鳖在一块石头上争夺一个洞的故事。蛤蚌和鳖都不肯让步,结果双方都死了,洞也没有争到。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争斗不可取,应该学会妥协。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两个词组成,蛤和蚌,形象地描述了两个争斗的对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两个公司为了市场份额争得蛤蚌互斗,最后都陷入了困境。
2. 这对夫妻为了小事争吵不休,真是蛤蚌互斗。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蛤蚌的形象和争斗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两只蛤蚌互相争夺一个洞的情景,以此来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争斗、妥协、合作等相关的成语,如“斗而铸成”、“和而不同”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和朋友为了玩具争吵不休,就像蛤蚌互斗一样。
2. 初中生:两个班级为了足球比赛的场地争执不下,就像蛤蚌互斗。
3. 高中生:政治斗争中,两个党派为了争夺权力,就像蛤蚌互斗一样。
4. 大学生:两个公司为了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竞争,就像蛤蚌互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