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却说玄德问孔明求拒曹兵之计。孔明曰:“新野小县,不可久居,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备受景升之恩,安忍图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后悔何及!”玄德曰:“吾宁死,不忍作负义之事。”孔明曰:“且再作商议。”
却说夏侯惇败回许昌,自缚见曹操,伏地请死。操释之。惇曰:“惇遭诸葛亮诡计,用火攻破我军。”操曰:“汝自幼用兵,岂不知狭处须防火攻?”惇曰:“李典、于禁曾言及此,悔之不及!”操乃赏二人。惇曰:“刘备如此猖狂,真腹心之患也,不可不急除。”操曰:“吾所虑者,刘备、孙权耳;余皆不足介意,今当乘此时扫平江南。”便传令起大兵五十万,令曹仁、曹洪为第一队,张辽、张郃为第二队。夏侯渊、夏侯惇为第三队,于禁、李典为第四队,操自领诸将为第五队:每队各引兵十万。又令许褚为折冲将军,引兵三千为先锋。选定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出师。
太中大夫孔融谏曰:“刘备,刘表皆汉室宗亲,不可轻伐;孙权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险,亦不易取,今丞相兴此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操怒曰:“刘备、刘表、孙权皆逆命之臣,岂容不讨!”遂叱退孔融,下令:“如有再谏者,必斩。”孔融出府,仰天叹曰:
“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时御史大夫郗虑家客闻此言,报知郗虑,虑常被孔融侮慢,心正恨之,乃以此言入告曹操,且曰:“融平日每每狎侮丞相,又与祢衡相善,衡赞融曰仲尼不死,融赞衡曰颜回复生。向者祢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融有二子,年尚少,时方在家,对坐弈棋。左右急报曰:“尊君被廷尉执去,将斩矣!二公子何不急避?”二子曰:“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言未已,廷尉又至,尽收融家小并二子,皆斩之,号令融尸于市。京兆脂习伏尸而哭。操闻之,大怒,欲杀之。荀彧曰:“彧闻脂习常谏融曰:公刚直太过,乃取祸之道,今融死而来哭,乃义人也,不可杀。”操乃止,习收融父子尸首,皆葬之。后人有诗赞孔融曰:“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曹操既杀孔融,传令五队军马次第起行,只留荀彧等守许昌。
却说荆州刘表病重,使人请玄德来托孤。玄德引关、张至荆州见刘表。表曰:“我病已入膏肓,不久便死矣,特托孤于贤弟。我子无才,恐不能承父业,我死之后,贤弟可自领荆州。”玄德泣拜曰:“备当竭力以辅贤侄,安敢有他意乎!”正说间,人报曹操自统大兵至。玄德急辞刘表,星夜回新野。刘表病中闻此信,吃惊不小,商议写遗嘱,令玄德辅佐长子刘琦为荆州之主。蔡夫人闻之大怒,关上内门;使蔡瑁、张允二人把住外门。时刘琦在江夏,知父病危,来至荆州探病,方到外门,蔡瑁当住曰:“公子奉父命镇守江夏,其任至重;今擅离职守,倘东吴兵至,如之奈何?若入见主公,主公必生嗔怒,病将转增,非孝也。宜速回。”刘琦立于门外,大哭一场,上马仍回江夏。刘表病势危笃,望刘琦不来;至八月戊申日,大叫数声而死。后人有诗叹刘表曰:“昔闻袁氏居河朔,又见刘君霸汉阳。总为牝晨致家累,可怜不久尽销亡!”
刘表既死,蔡夫人与蔡瑁、张允商议,假写遗嘱,令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然后举哀报丧。时刘琮年方十四岁,颇聪明,乃聚众言曰:“吾父弃世,吾兄现在江夏,更有叔父玄德在新野。汝等立我为主。倘兄与叔兴兵问罪,如何解释?”众官未及对,幕官李珪答曰:
“公子之言甚善。今可急发哀书至江夏,请大公子为荆州之主,就命玄德一同理事:北可以敌曹操,南可以拒孙权。此万全之策也。”蔡瑁叱曰:“汝何人,敢乱言以逆主公遗命!”
李珪大骂曰:“汝内外朋谋,假称遗命,废长立幼,眼见荆襄九郡,送于蔡氏之手!故主有灵,必当殛汝!”蔡瑁大怒,喝令左右推出斩之。李珪“至死大骂不绝。于是蔡瑁遂立刘琮为主。蔡氏宗族,分领荆州之兵;命治中邓义、别驾刘先守荆州;蔡夫人自与刘琮前赴襄阳驻扎,以防刘琦、刘备。就葬刘表之柩于襄阳城东汉阳之原,竟不讣告刘琦与玄德。
刘琮至襄阳,方才歇马,忽报曹操引大军径望襄阳而来。琮大惊,遂请蒯越、蔡瑁等商议。东曹掾傅巽进言曰:“不特曹操兵来为可忧;今大公子在江夏,玄德在新野,我皆未往报丧,若彼兴兵问罪,荆襄危矣。巽有一计,可使荆襄之民,安如泰山,又可保全主公名爵。”琮曰:“计将安出?”巽曰:“不如将荆襄九郡,献与曹操,操必重待主公也。”琮叱曰:“是何言也!孤受先君之基业,坐尚未稳,岂可便弃之他人?”蒯越曰:“傅公悌之言是也。夫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今曹操南征北讨,以朝廷为名,主公拒之,其名不顺。且主公新立,外患未宁,内忧将作。荆襄之民,闻曹兵至,未战而胆先寒,安能与之敌哉?”琮曰:“诸公善言,非我不从;但以先君之业,一旦弃与他人,恐贻笑于天下耳。”
言未已,一人昂然而进曰:“傅公悌、蒯异度之言甚善,何不从之?”众视之,乃山阳高平人,姓王,名粲,字仲宣。粲容貌瘦弱,身材短小;幼时往见中郎蔡邕,时邕高朋满座,闻粲至,倒履迎之。宾客皆惊曰:“蔡中郎何独敬此小子耶?”邕曰:“此子有异才,吾不如也。”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尝观道旁碑文一过,便能记诵;观人弈棋,棋局乱,粲复为摆出,不差一子。又善算术。其文词妙绝一时。年十七,辟为黄门侍郎,不就。后因避乱至荆襄,刘表以为上宾。当日谓刘琮曰:“将军自料比曹公何如?”琮曰:“不如也。”粲曰:“曹公兵强将勇,足智多谋;擒吕布于下邳,摧袁绍于官渡,逐刘备于陇右,破乌桓于白狼:枭除荡定者,不可胜计。今以大军南下荆襄,势难抵敌。傅、蒯二君之谋,乃长策也。将军不可迟疑,致生后悔。”琮曰:“先生见教极是。但须禀告母亲知道。”只见蔡夫人从屏后转出,谓琮曰:“既是仲宣、公悌、异度三人所见相同,何必告我。”于是刘琮意决,便写降书,令宋忠潜地往曹操军前投献。宋忠领命,直至宛城,接着曹操,献上降书。操大喜,重赏宋忠,分付教刘琮出城迎接,便着他永为荆州之主。
宋忠拜辞曹操,取路回荆襄。将欲渡江,忽见一枝人马到来,视之,乃关云长也。宋忠回避不迭,被云长唤住,细问荆州之事。忠初时隐讳;后被云长盘问不过,只得将前后事情,——实告。云长大惊,随捉宋忠至新野见玄德,备言其事。玄德闻之大哭。张飞曰:
“事已如此,可先斩宋忠,随起兵渡江,夺了襄阳,杀了蔡氏、刘琮,然后与曹操交战。”
玄德曰:“你且缄口。我自有斟酌。”乃叱宋忠曰:“你知众人作事,何不早来报我?今虽斩汝无益于事。可速去。”忠拜谢,抱头鼠窜而去。玄德正忧闷间,忽报公子刘琦差伊籍到来。玄德感伊籍昔日相救之恩,降阶迎之,再三称谢。籍曰:“大公子在江夏,闻荆州已故,蔡夫人与蔡瑁等商议,不来报丧,竟立刘琮为主。公子差人往襄阳探听,回说是实;恐使君不知,特差某赍哀书呈报,并求使君尽起麾下精兵,同往襄阳问罪。”玄德看书毕,谓伊籍曰:“机伯只知刘琮僭立,更不知刘琮已将荆襄九郡献与曹操矣!”籍大惊曰:“使君从何知之?”玄德具言拿获宋忠之事。籍曰:“若如此,使君不如以吊丧为名,前赴襄阳,诱刘琮出迎,就便擒下,诛其党类,则荆州属使君矣。”孔明曰:“机伯之言是也。主公可从之。”玄德垂泪曰:“吾兄临危托孤于我,今若执其子而夺其地,异日死于九泉之下,何面目复见吾兄乎?”孔明曰:“如不行此事,今曹兵已至宛城,何以拒敌?”玄德曰:“不如走樊城以避之。”
正商议间,探马飞报曹兵已到博望了。玄德慌忙发付伊籍回江夏整顿军马,一面与孔明商议拒敌之计。孔明曰:“主公且宽心。前番一把火,烧了夏侯惇大半人马;今番曹军又来,必教他中这条计。我等在新野住不得了,不如早到樊城去。”便差人四门张榜,晓谕居民:“无问老幼男女,愿从者,即于今日皆跟我往樊城暂避,不可自误。”差孙乾往河边调拨船只,救济百姓;差糜竺护送各官家眷到樊城。一面聚诸将听令,先教云长引一千军去白河上流头埋伏。各带布袋,多装沙土,遏住白河之水,至来日三更后,只听下流头人喊马嘶,急取起布袋,放水淹之,却顺水杀将下来接应。又唤张飞引一千军去博陵渡口埋伏。此处水势最慢,曹军被淹,必从此逃难,可便乘势杀来接应。又唤赵云引军三千,分为四队,自领一队伏于东门外,其三队分伏西、南、北三门,却先于城内人家屋上,多藏硫黄焰硝引火之物。曹军入城,必安歇民房。来日黄昏后,必有大风;但看风起,便令西、南、北三门伏军尽将火箭射入城去;待城中火势大作,却于城外呐喊助威,只留东门放他出走。汝却于东门外从后击之。天明会合关、张二将,收军回樊城。再令糜芳、刘封二人带二千军。一半红旗,一半青旗,去新野城外三十里鹊尾坡前屯住。一见曹军到,红旗军走在左,青旗军走在右。他心疑必不敢追。汝二人却去分头埋伏。只望城中火起,便可追杀败兵,然后却来白河上流头接应。孔明分拨已定,乃与玄德登高了望,只候捷音。
却说曹仁、曹洪引军十万为前队,前面已有许褚引三千铁甲军开路,浩浩荡荡,杀奔新野来。是日午牌时分,来到鹊尾坡,望见坡前一簇人马,尽打青、红旗号,许褚催军向前。刘封、糜芳分为四队,青、红旗各归左右。许褚勒马,教且休进:“前面必有伏兵。我兵只在此处住下。”许褚一骑马飞报前队曹仁。曹仁曰:“此是疑兵,必无埋伏。可速进兵。我当催军继至。”许褚复回坡前,提兵杀入。至林下追寻时,不见一人。时日已坠西。许褚方欲前进,只听得山上大吹大擂。
抬头看时,只见山顶上一簇旗,旗丛中两把伞盖:左玄德,右孔明,二人对坐饮酒。许褚大怒,引军寻路上山。山上擂木炮石打将下来,不能前进。又闻山后喊声大震。欲寻路厮杀,天色已晚。曹仁领兵到,教且夺新野城歇马。军士至城下时,只见四门大开。曹兵突人,并无阻当,城中亦不见一人,竟是一座空城了。曹洪曰:“此是势孤计穷,故尽带百姓逃窜去了。我军权且在城安歇,来日平明进兵。”此时各军走乏,都已饥饿,皆去夺房造饭。曹仁、曹洪就在衙内安歇。初更已后,狂风大作。守门军士飞报火起。曹仁曰:“此必军士造饭不小心,遗漏之火,不可自惊。”说犹未了,接连几次飞报,西、南、北三门皆火起。曹仁急令众将上马时,满县火起,上下通红。是夜之火,更胜前日博望烧屯之火。后人有诗叹曰:“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汉川。风伯怒临新野县,祝融飞下焰摩天。”曹仁引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闻说东门无火,急急奔出东门。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曹仁等方才脱得火厄,背后一声喊起,赵云引军赶来混战,败军各逃性命,谁肯回身厮杀。正奔走间,糜芳引一军至,又冲杀一阵。曹仁大败,夺路而走,刘封又引一军截杀一阵。到四更时分,人困马乏,军士大半焦头烂额;奔至白河边,喜得河水不甚深,人马都下河吃水:人相喧嚷,马尽嘶鸣。
却说云长在上流用布袋遏住河水,黄昏时分,望见新野火起;至四更,忽听得下流头人喊马嘶,急令军士一齐掣起布袋,水势滔天,望下流冲去,曹军人马俱溺于水中,死者极多。曹仁引众将望水势慢处夺路而走。行到博陵渡口,只听喊声大起,一军拦路,当先大将,乃张飞也,大叫:“曹贼快来纳命!”曹军大惊。正是:城内才看红焰吐,水边又遇黑风来。未知曹仁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却说夏侯惇败回许昌,自缚见曹操,伏地请死。操释之。惇曰:“惇遭诸葛亮诡计,用火攻破我军。”操曰:“汝自幼用兵,岂不知狭处须防火攻?”惇曰:“李典、于禁曾言及此,悔之不及!”操乃赏二人。惇曰:“刘备如此猖狂,真腹心之患也,不可不急除。”操曰:“吾所虑者,刘备、孙权耳;余皆不足介意,今当乘此时扫平江南。”便传令起大兵五十万,令曹仁、曹洪为第一队,张辽、张郃为第二队。夏侯渊、夏侯惇为第三队,于禁、李典为第四队,操自领诸将为第五队:每队各引兵十万。又令许褚为折冲将军,引兵三千为先锋。选定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出师。
太中大夫孔融谏曰:“刘备,刘表皆汉室宗亲,不可轻伐;孙权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险,亦不易取,今丞相兴此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操怒曰:“刘备、刘表、孙权皆逆命之臣,岂容不讨!”遂叱退孔融,下令:“如有再谏者,必斩。”孔融出府,仰天叹曰:
“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时御史大夫郗虑家客闻此言,报知郗虑,虑常被孔融侮慢,心正恨之,乃以此言入告曹操,且曰:“融平日每每狎侮丞相,又与祢衡相善,衡赞融曰仲尼不死,融赞衡曰颜回复生。向者祢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融有二子,年尚少,时方在家,对坐弈棋。左右急报曰:“尊君被廷尉执去,将斩矣!二公子何不急避?”二子曰:“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言未已,廷尉又至,尽收融家小并二子,皆斩之,号令融尸于市。京兆脂习伏尸而哭。操闻之,大怒,欲杀之。荀彧曰:“彧闻脂习常谏融曰:公刚直太过,乃取祸之道,今融死而来哭,乃义人也,不可杀。”操乃止,习收融父子尸首,皆葬之。后人有诗赞孔融曰:“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太中。”曹操既杀孔融,传令五队军马次第起行,只留荀彧等守许昌。
却说荆州刘表病重,使人请玄德来托孤。玄德引关、张至荆州见刘表。表曰:“我病已入膏肓,不久便死矣,特托孤于贤弟。我子无才,恐不能承父业,我死之后,贤弟可自领荆州。”玄德泣拜曰:“备当竭力以辅贤侄,安敢有他意乎!”正说间,人报曹操自统大兵至。玄德急辞刘表,星夜回新野。刘表病中闻此信,吃惊不小,商议写遗嘱,令玄德辅佐长子刘琦为荆州之主。蔡夫人闻之大怒,关上内门;使蔡瑁、张允二人把住外门。时刘琦在江夏,知父病危,来至荆州探病,方到外门,蔡瑁当住曰:“公子奉父命镇守江夏,其任至重;今擅离职守,倘东吴兵至,如之奈何?若入见主公,主公必生嗔怒,病将转增,非孝也。宜速回。”刘琦立于门外,大哭一场,上马仍回江夏。刘表病势危笃,望刘琦不来;至八月戊申日,大叫数声而死。后人有诗叹刘表曰:“昔闻袁氏居河朔,又见刘君霸汉阳。总为牝晨致家累,可怜不久尽销亡!”
刘表既死,蔡夫人与蔡瑁、张允商议,假写遗嘱,令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然后举哀报丧。时刘琮年方十四岁,颇聪明,乃聚众言曰:“吾父弃世,吾兄现在江夏,更有叔父玄德在新野。汝等立我为主。倘兄与叔兴兵问罪,如何解释?”众官未及对,幕官李珪答曰:
“公子之言甚善。今可急发哀书至江夏,请大公子为荆州之主,就命玄德一同理事:北可以敌曹操,南可以拒孙权。此万全之策也。”蔡瑁叱曰:“汝何人,敢乱言以逆主公遗命!”
李珪大骂曰:“汝内外朋谋,假称遗命,废长立幼,眼见荆襄九郡,送于蔡氏之手!故主有灵,必当殛汝!”蔡瑁大怒,喝令左右推出斩之。李珪“至死大骂不绝。于是蔡瑁遂立刘琮为主。蔡氏宗族,分领荆州之兵;命治中邓义、别驾刘先守荆州;蔡夫人自与刘琮前赴襄阳驻扎,以防刘琦、刘备。就葬刘表之柩于襄阳城东汉阳之原,竟不讣告刘琦与玄德。
刘琮至襄阳,方才歇马,忽报曹操引大军径望襄阳而来。琮大惊,遂请蒯越、蔡瑁等商议。东曹掾傅巽进言曰:“不特曹操兵来为可忧;今大公子在江夏,玄德在新野,我皆未往报丧,若彼兴兵问罪,荆襄危矣。巽有一计,可使荆襄之民,安如泰山,又可保全主公名爵。”琮曰:“计将安出?”巽曰:“不如将荆襄九郡,献与曹操,操必重待主公也。”琮叱曰:“是何言也!孤受先君之基业,坐尚未稳,岂可便弃之他人?”蒯越曰:“傅公悌之言是也。夫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今曹操南征北讨,以朝廷为名,主公拒之,其名不顺。且主公新立,外患未宁,内忧将作。荆襄之民,闻曹兵至,未战而胆先寒,安能与之敌哉?”琮曰:“诸公善言,非我不从;但以先君之业,一旦弃与他人,恐贻笑于天下耳。”
言未已,一人昂然而进曰:“傅公悌、蒯异度之言甚善,何不从之?”众视之,乃山阳高平人,姓王,名粲,字仲宣。粲容貌瘦弱,身材短小;幼时往见中郎蔡邕,时邕高朋满座,闻粲至,倒履迎之。宾客皆惊曰:“蔡中郎何独敬此小子耶?”邕曰:“此子有异才,吾不如也。”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尝观道旁碑文一过,便能记诵;观人弈棋,棋局乱,粲复为摆出,不差一子。又善算术。其文词妙绝一时。年十七,辟为黄门侍郎,不就。后因避乱至荆襄,刘表以为上宾。当日谓刘琮曰:“将军自料比曹公何如?”琮曰:“不如也。”粲曰:“曹公兵强将勇,足智多谋;擒吕布于下邳,摧袁绍于官渡,逐刘备于陇右,破乌桓于白狼:枭除荡定者,不可胜计。今以大军南下荆襄,势难抵敌。傅、蒯二君之谋,乃长策也。将军不可迟疑,致生后悔。”琮曰:“先生见教极是。但须禀告母亲知道。”只见蔡夫人从屏后转出,谓琮曰:“既是仲宣、公悌、异度三人所见相同,何必告我。”于是刘琮意决,便写降书,令宋忠潜地往曹操军前投献。宋忠领命,直至宛城,接着曹操,献上降书。操大喜,重赏宋忠,分付教刘琮出城迎接,便着他永为荆州之主。
宋忠拜辞曹操,取路回荆襄。将欲渡江,忽见一枝人马到来,视之,乃关云长也。宋忠回避不迭,被云长唤住,细问荆州之事。忠初时隐讳;后被云长盘问不过,只得将前后事情,——实告。云长大惊,随捉宋忠至新野见玄德,备言其事。玄德闻之大哭。张飞曰:
“事已如此,可先斩宋忠,随起兵渡江,夺了襄阳,杀了蔡氏、刘琮,然后与曹操交战。”
玄德曰:“你且缄口。我自有斟酌。”乃叱宋忠曰:“你知众人作事,何不早来报我?今虽斩汝无益于事。可速去。”忠拜谢,抱头鼠窜而去。玄德正忧闷间,忽报公子刘琦差伊籍到来。玄德感伊籍昔日相救之恩,降阶迎之,再三称谢。籍曰:“大公子在江夏,闻荆州已故,蔡夫人与蔡瑁等商议,不来报丧,竟立刘琮为主。公子差人往襄阳探听,回说是实;恐使君不知,特差某赍哀书呈报,并求使君尽起麾下精兵,同往襄阳问罪。”玄德看书毕,谓伊籍曰:“机伯只知刘琮僭立,更不知刘琮已将荆襄九郡献与曹操矣!”籍大惊曰:“使君从何知之?”玄德具言拿获宋忠之事。籍曰:“若如此,使君不如以吊丧为名,前赴襄阳,诱刘琮出迎,就便擒下,诛其党类,则荆州属使君矣。”孔明曰:“机伯之言是也。主公可从之。”玄德垂泪曰:“吾兄临危托孤于我,今若执其子而夺其地,异日死于九泉之下,何面目复见吾兄乎?”孔明曰:“如不行此事,今曹兵已至宛城,何以拒敌?”玄德曰:“不如走樊城以避之。”
正商议间,探马飞报曹兵已到博望了。玄德慌忙发付伊籍回江夏整顿军马,一面与孔明商议拒敌之计。孔明曰:“主公且宽心。前番一把火,烧了夏侯惇大半人马;今番曹军又来,必教他中这条计。我等在新野住不得了,不如早到樊城去。”便差人四门张榜,晓谕居民:“无问老幼男女,愿从者,即于今日皆跟我往樊城暂避,不可自误。”差孙乾往河边调拨船只,救济百姓;差糜竺护送各官家眷到樊城。一面聚诸将听令,先教云长引一千军去白河上流头埋伏。各带布袋,多装沙土,遏住白河之水,至来日三更后,只听下流头人喊马嘶,急取起布袋,放水淹之,却顺水杀将下来接应。又唤张飞引一千军去博陵渡口埋伏。此处水势最慢,曹军被淹,必从此逃难,可便乘势杀来接应。又唤赵云引军三千,分为四队,自领一队伏于东门外,其三队分伏西、南、北三门,却先于城内人家屋上,多藏硫黄焰硝引火之物。曹军入城,必安歇民房。来日黄昏后,必有大风;但看风起,便令西、南、北三门伏军尽将火箭射入城去;待城中火势大作,却于城外呐喊助威,只留东门放他出走。汝却于东门外从后击之。天明会合关、张二将,收军回樊城。再令糜芳、刘封二人带二千军。一半红旗,一半青旗,去新野城外三十里鹊尾坡前屯住。一见曹军到,红旗军走在左,青旗军走在右。他心疑必不敢追。汝二人却去分头埋伏。只望城中火起,便可追杀败兵,然后却来白河上流头接应。孔明分拨已定,乃与玄德登高了望,只候捷音。
却说曹仁、曹洪引军十万为前队,前面已有许褚引三千铁甲军开路,浩浩荡荡,杀奔新野来。是日午牌时分,来到鹊尾坡,望见坡前一簇人马,尽打青、红旗号,许褚催军向前。刘封、糜芳分为四队,青、红旗各归左右。许褚勒马,教且休进:“前面必有伏兵。我兵只在此处住下。”许褚一骑马飞报前队曹仁。曹仁曰:“此是疑兵,必无埋伏。可速进兵。我当催军继至。”许褚复回坡前,提兵杀入。至林下追寻时,不见一人。时日已坠西。许褚方欲前进,只听得山上大吹大擂。
抬头看时,只见山顶上一簇旗,旗丛中两把伞盖:左玄德,右孔明,二人对坐饮酒。许褚大怒,引军寻路上山。山上擂木炮石打将下来,不能前进。又闻山后喊声大震。欲寻路厮杀,天色已晚。曹仁领兵到,教且夺新野城歇马。军士至城下时,只见四门大开。曹兵突人,并无阻当,城中亦不见一人,竟是一座空城了。曹洪曰:“此是势孤计穷,故尽带百姓逃窜去了。我军权且在城安歇,来日平明进兵。”此时各军走乏,都已饥饿,皆去夺房造饭。曹仁、曹洪就在衙内安歇。初更已后,狂风大作。守门军士飞报火起。曹仁曰:“此必军士造饭不小心,遗漏之火,不可自惊。”说犹未了,接连几次飞报,西、南、北三门皆火起。曹仁急令众将上马时,满县火起,上下通红。是夜之火,更胜前日博望烧屯之火。后人有诗叹曰:“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汉川。风伯怒临新野县,祝融飞下焰摩天。”曹仁引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闻说东门无火,急急奔出东门。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曹仁等方才脱得火厄,背后一声喊起,赵云引军赶来混战,败军各逃性命,谁肯回身厮杀。正奔走间,糜芳引一军至,又冲杀一阵。曹仁大败,夺路而走,刘封又引一军截杀一阵。到四更时分,人困马乏,军士大半焦头烂额;奔至白河边,喜得河水不甚深,人马都下河吃水:人相喧嚷,马尽嘶鸣。
却说云长在上流用布袋遏住河水,黄昏时分,望见新野火起;至四更,忽听得下流头人喊马嘶,急令军士一齐掣起布袋,水势滔天,望下流冲去,曹军人马俱溺于水中,死者极多。曹仁引众将望水势慢处夺路而走。行到博陵渡口,只听喊声大起,一军拦路,当先大将,乃张飞也,大叫:“曹贼快来纳命!”曹军大惊。正是:城内才看红焰吐,水边又遇黑风来。未知曹仁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网友关注
- 渔夫和雄人鱼的故事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传
- 第十三章 钟繇华歆王朗传
- 第一章 旋风来了
- 懒汉克辽尼和铜城的故事
- 第四章 三少帝纪第四
- 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
- 第十九章 任城陈萧王传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二十一章 王卫二刘傅传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麦仑·沙迈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六章 一只胆小的狮子
- 阿卜杜拉法兹里和两个哥哥的故事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六章 董二袁刘传第六
- 睡着的国王的故事
- 第十五章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 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
- 国王山努亚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五章 后妃传第五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国家
- 第九章 后诸夏侯曹传
- 第二一章 狮子成为兽国之王
- 渔翁、魔鬼和四色鱼的故事
- 驼背的故事
- 钱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十四章 飞猴
- 第八章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 第十一章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来
- 第七章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三章 武帝纪第三
- 上帝的食物
- 乌木马的故事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一章 武帝纪第一
- 第四章 穿过森林去的路
- 终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杨杜赵裴传
- 第二章 武帝纪第二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撒谎者贝浩图的故事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 第十七章 轻气球怎样飞走的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 蠢汉、驴子与骗子的故事
- 洗染匠和理发师的故事
- 第十六章 任苏杜郑仓传
- 第十九章 会捉人的树
- 第五章 救出了铁皮人
- 坟
- 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娅图芙丝之梦的故事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补鞋匠迈尔鲁夫的故事
- 第二三章 甘林达满足了多萝茜的愿望
- 第二十四章 韩崔高孙王传
- 第十章 守卫城门的人
- 第二章 会见芒奇金人
- 第十章 荀彧攸贾诩传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 第十二章 找寻恶女巫
- 第二十章 美丽的瓷器城
- 海姑娘和她儿子的故事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陈徐卫卢传
- 第十六章 大骗子的魔术
- 朱特和两个哥哥的故事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七章 惊险的旅程
- 第十三章 救助
- 女王祖白绿和糖饭桌子的故事
- 老汉伦克朗
- 第八章 送命的罂粟花田
- 麦穗的故事
- 第十七章 张乐于张徐传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刘蒋刘传
- 三根绿枝
精品推荐
- 五指山市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35/23℃
- 拜城县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5/9℃
- 昌吉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东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4/11℃
- 民和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中雨,风向:东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7/13℃
- 琼中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35/23℃
- 曲麻莱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西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18/0℃
- 卓尼县05月30日天气:阵雨转中雨,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1/9℃
- 阿勒泰区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17/6℃
- 甘德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多云,风向: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18/2℃
- 迭部县05月30日天气:阵雨转小雨,风向:东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4/10℃
分类导航
《三国演义》(罗贯中)全部章节
-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穗大战吕布
-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拨矢啖睛
-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 第五十九回 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问韩遂
-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 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 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
-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
-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 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 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穗大战吕布
-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拨矢啖睛
-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 第五十九回 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问韩遂
-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