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红”不已
正因为我不通外文,所以,我读外国作家作品的译本,等于是读了两个人的著作——外国作家给了我人物、场面、故事、氛围……或许还有思想,翻译家则给了我中文的语感。读译著,可以吸收的营养是很多的,却不大可能吸收到原著在语言上的精华。因为自己是从事写作的,所以越来越意识到,文学既然是语言的艺术,那么,自己阅读中最应该重视的营养源,只能是地道的中国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又由于当今已是白话文的时代,所以中国古典作品里,经典的白话作品又比文言作品更具易于吸收的营养;基于这样的认知,近年来我特别热衷于研读《红楼梦》。
《红楼梦》仿佛西方那具陈列在法京巴黎罗浮宫的希腊古雕维纳斯——曾经是完整的,或基本是完整的,却未能完整地传世。但是,那具米罗的维纳斯不因断臂而失美,甚至于,无论现在的雕塑家如何将其“复原”,哪怕有一千种殚精竭虑的方案让我们从容过目,恐怕我们也总难首肯。同理,《红楼梦》也不因传到今天的真本只有八十回(严格而言尚不足八十回,这里不作精确陈述,以免烦琐),而失却其特异的魅力;尽管根本与曹雪芹不相干,比曹雪芹晚生了二十多年,又在曹雪芹谢世二十多年后才着手续写的高鹗,他那后四十回现在流传甚广,也有人激赏,但其实是违背前八十回主旨的,许多像我这样的读者,对之是根本不“感冒”的;其余的续作,则连引出广泛的注意也达不到。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文本,已成了我日常的精神食粮,是我吮吸中华文化精髓的最重要的管道。从写作角度上来说,《红楼梦》的文字本身,给我的启示尤多。构成《红楼梦》的方块汉字,不仅连成词句段落时读来声韵优美,而且,那字形本身,就仿佛一幅幅小巧的图画,引出我丰茂的想像与思绪,最突出的例子,比如“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此回目取庚辰本,不按通行本,下同)一回里,写到妙玉拿出两个珍贵的茶具,一个是爮爮斝,一个是杏犀 ,你细赏那字形,多有意趣!拼音文字怎能产生这样的效果?西方文学里,比如乔依斯的《尤里西斯》,有的篇幅里完全没有标点符号,我们这边有的人叹为观止,其实,中国以往的文学向来没有现成的标点,文言文不消说了,就是《红楼梦》,何尝要什么标点符号,阅读者自己边读边断句就是了。《红楼梦》的断句,也常产生歧义,比如第二十八回里提到几种药名,“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就有人点为“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但其实恐怕正确的断句应是“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读中国自己的古典,边读边断句,是一大乐趣。方块字还可以产生“折字”效果,比如“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一回中,暗示香菱结局的句子,“两地生孤木”,折为“桂”字,香菱后来果然死在了夏金桂这个恶女人手里,对此人们似无歧义。但暗示王熙凤结局的“一从二令三人木”,究竟该怎么理解,可就众说纷纭了。这种纷纭的理解和争议,也增强了阅读《红楼梦》的兴味。《红楼梦》充分利用了方块字既可以“谐音影射”又可以“图形暗示”,以及“连锁喻意”的特点,营造出丰富的意象,仅第五回里,就接连出现“离恨天”、“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千红一窟”茶、“万艳同杯”酒……触眼叩心的字眼;全书又特别善于运用“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一击两鸣”、“背面傅粉”、“金针暗度”、“柳藏鹦鹉语方知”等叙述策略,把我们祖传的方块字那无穷的魅力尽兴发射,越二百多年至今仍令阅读者心醉神迷。
以上所说,自然还只是一些皮毛。常食“红”餐,从其方块字里获得的营养,当然不止这些“微量元素”。且不说《红楼梦》里所蕴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其用简洁而生动的文字塑造人物这一点来说,那真是了不起。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用墨颇多,不好用来作“简洁”的例子,但最近我重读前八十回中关于妙玉的部分,有震惊之感——其中妙玉直接出场,只有两个半回,第七十六回下半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主角是林黛玉和史湘云,后来有妙玉出来为她们把联诗续完,只能算是一段“妙玉别传”;要说“妙玉正传”,那只有“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这半回,与妙玉有关的文字,仅1325字(现存各抄本字数相同),其中妙玉开口说了十句话;仅仅这样的一些文字,一个性格放诞诡僻的女性形象已跃然其上,使阅读者过目难忘。需知,这不是文言,而是白话小说,问自己:能用1325字的白话写活一个人物么?回答是:还不能。既然不能,那就该好好揣摩:曹雪芹他怎么就做到了?
于我而言,今生今世,要食“红”不已,而且要采取细嚼慢咽、来回反刍的食法,以从这个最重要的食物源中,尽可能获得最多的滋养。这当然不意味着我就不读包括翻译文字在内的其他文字了,而且,更不意味着我认为其他的作家必须阅读《红楼梦》,尤其不意味着非得别人也像我那么样激赏《红楼梦》。
《红楼梦》仿佛西方那具陈列在法京巴黎罗浮宫的希腊古雕维纳斯——曾经是完整的,或基本是完整的,却未能完整地传世。但是,那具米罗的维纳斯不因断臂而失美,甚至于,无论现在的雕塑家如何将其“复原”,哪怕有一千种殚精竭虑的方案让我们从容过目,恐怕我们也总难首肯。同理,《红楼梦》也不因传到今天的真本只有八十回(严格而言尚不足八十回,这里不作精确陈述,以免烦琐),而失却其特异的魅力;尽管根本与曹雪芹不相干,比曹雪芹晚生了二十多年,又在曹雪芹谢世二十多年后才着手续写的高鹗,他那后四十回现在流传甚广,也有人激赏,但其实是违背前八十回主旨的,许多像我这样的读者,对之是根本不“感冒”的;其余的续作,则连引出广泛的注意也达不到。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文本,已成了我日常的精神食粮,是我吮吸中华文化精髓的最重要的管道。从写作角度上来说,《红楼梦》的文字本身,给我的启示尤多。构成《红楼梦》的方块汉字,不仅连成词句段落时读来声韵优美,而且,那字形本身,就仿佛一幅幅小巧的图画,引出我丰茂的想像与思绪,最突出的例子,比如“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此回目取庚辰本,不按通行本,下同)一回里,写到妙玉拿出两个珍贵的茶具,一个是爮爮斝,一个是杏犀 ,你细赏那字形,多有意趣!拼音文字怎能产生这样的效果?西方文学里,比如乔依斯的《尤里西斯》,有的篇幅里完全没有标点符号,我们这边有的人叹为观止,其实,中国以往的文学向来没有现成的标点,文言文不消说了,就是《红楼梦》,何尝要什么标点符号,阅读者自己边读边断句就是了。《红楼梦》的断句,也常产生歧义,比如第二十八回里提到几种药名,“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就有人点为“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但其实恐怕正确的断句应是“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读中国自己的古典,边读边断句,是一大乐趣。方块字还可以产生“折字”效果,比如“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一回中,暗示香菱结局的句子,“两地生孤木”,折为“桂”字,香菱后来果然死在了夏金桂这个恶女人手里,对此人们似无歧义。但暗示王熙凤结局的“一从二令三人木”,究竟该怎么理解,可就众说纷纭了。这种纷纭的理解和争议,也增强了阅读《红楼梦》的兴味。《红楼梦》充分利用了方块字既可以“谐音影射”又可以“图形暗示”,以及“连锁喻意”的特点,营造出丰富的意象,仅第五回里,就接连出现“离恨天”、“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千红一窟”茶、“万艳同杯”酒……触眼叩心的字眼;全书又特别善于运用“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一击两鸣”、“背面傅粉”、“金针暗度”、“柳藏鹦鹉语方知”等叙述策略,把我们祖传的方块字那无穷的魅力尽兴发射,越二百多年至今仍令阅读者心醉神迷。
以上所说,自然还只是一些皮毛。常食“红”餐,从其方块字里获得的营养,当然不止这些“微量元素”。且不说《红楼梦》里所蕴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其用简洁而生动的文字塑造人物这一点来说,那真是了不起。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用墨颇多,不好用来作“简洁”的例子,但最近我重读前八十回中关于妙玉的部分,有震惊之感——其中妙玉直接出场,只有两个半回,第七十六回下半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主角是林黛玉和史湘云,后来有妙玉出来为她们把联诗续完,只能算是一段“妙玉别传”;要说“妙玉正传”,那只有“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这半回,与妙玉有关的文字,仅1325字(现存各抄本字数相同),其中妙玉开口说了十句话;仅仅这样的一些文字,一个性格放诞诡僻的女性形象已跃然其上,使阅读者过目难忘。需知,这不是文言,而是白话小说,问自己:能用1325字的白话写活一个人物么?回答是:还不能。既然不能,那就该好好揣摩:曹雪芹他怎么就做到了?
于我而言,今生今世,要食“红”不已,而且要采取细嚼慢咽、来回反刍的食法,以从这个最重要的食物源中,尽可能获得最多的滋养。这当然不意味着我就不读包括翻译文字在内的其他文字了,而且,更不意味着我认为其他的作家必须阅读《红楼梦》,尤其不意味着非得别人也像我那么样激赏《红楼梦》。
上一篇:贾琏王熙凤的夫妻生活(1)
下一篇:妙玉之谜(2)
网友关注
- 朱特和两个哥哥的故事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国家
- 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
- 第四章 穿过森林去的路
- 第四章 三少帝纪第四
- 第十六章 任苏杜郑仓传
- 第十二章 找寻恶女巫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八章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 钱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传
- 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
- 第二章 武帝纪第二
- 海姑娘和她儿子的故事
- 第一章 旋风来了
- 渔夫和雄人鱼的故事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 第八章 送命的罂粟花田
- 第二十一章 王卫二刘傅传
- 第二十四章 韩崔高孙王传
- 驼背的故事
- 老汉伦克朗
- 第十三章 钟繇华歆王朗传
- 第十一章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 麦穗的故事
- 第二一章 狮子成为兽国之王
- 第十九章 任城陈萧王传
- 第十三章 救助
- 懒汉克辽尼和铜城的故事
- 第三章 武帝纪第三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陈徐卫卢传
- 第十九章 会捉人的树
- 第十六章 大骗子的魔术
- 第十七章 张乐于张徐传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娅图芙丝之梦的故事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刘蒋刘传
- 洗染匠和理发师的故事
- 第六章 董二袁刘传第六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杨杜赵裴传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蠢汉、驴子与骗子的故事
- 上帝的食物
- 第十四章 飞猴
- 第二十章 美丽的瓷器城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阿卜杜拉法兹里和两个哥哥的故事
- 第六章 一只胆小的狮子
- 第十章 守卫城门的人
- 第二章 会见芒奇金人
- 第十七章 轻气球怎样飞走的
- 第五章 救出了铁皮人
- 国王山努亚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 第五章 后妃传第五
- 第九章 后诸夏侯曹传
- 第二三章 甘林达满足了多萝茜的愿望
- 麦仑·沙迈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来
- 渔翁、魔鬼和四色鱼的故事
- 哈·曼丁的故事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
- 第十五章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 补鞋匠迈尔鲁夫的故事
- 第七章 惊险的旅程
- 第七章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
- 乌木马的故事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撒谎者贝浩图的故事
- 女王祖白绿和糖饭桌子的故事
- 终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十章 荀彧攸贾诩传
- 睡着的国王的故事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三根绿枝
- 坟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 第一章 武帝纪第一
精品推荐
- 陵水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34/25℃
- 陇西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中雨,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7/13℃
- 克拉玛依市05月30日天气:多云转晴,风向:西风,风力:4-5级转<3级,气温:22/13℃
- 乌什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转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5/9℃
- 博乐市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5/10℃
- 墨玉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5/13℃
- 阿图什市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7/13℃
- 民丰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东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6/14℃
- 和硕县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4/9℃
- 合作市05月30日天气:阵雨转中雨,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18/7℃
分类导航
红楼望月(刘心武)全部章节
- 将“秦学”研究不断推进(自序)
- 精华欲掩料应难(1)
- 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1)
- 红楼探秘(6)
- 精华欲掩料应难(2)
- 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2)
- 再论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1)
- 精华欲掩料应难(3)
- 帐殿夜警(1)
- 再论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2)
- 月色凄迷(1)
- 帐殿夜警(2)
- 再论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3)
- 月色凄迷(2)
- 帐殿夜警(3)
- “秦学”探佚的四个层次(1)
- 红楼探秘(1)
- 帐殿夜警(4)
- “秦学”探佚的四个层次(2)
- 红楼探秘(2)
- 帐殿夜警(5)
- 樯木·义忠亲王·秦可卿(1)
- 红楼探秘(3)
- 关于“月喻太子”的通信(1)
- 樯木·义忠亲王·秦可卿(2)
- 红楼探秘(4)
- 关于“月喻太子”的通信(2)
- 樯木·义忠亲王·秦可卿(3)
- 红楼探秘(5)
- 张友士到底有什么事?
- “友士”药方藏深意
- 牙牌令中藏玄机(2)
- 芦雪庵联诗是雪芹自传(2)
- 可人曲
- 牙牌令中藏玄机(3)
- 李纨身上的“马氏影”(1)
- 园中秋景令
- 牙牌令中藏玄机(4)
- 李纨身上的“马氏影”(2)
- 《广陵怀古》与秦可卿
- 北静王的原型(1)
- 太虚幻境四仙姑(1)
- 贾珍何罪?
- 北静王的原型(2)
- 太虚幻境四仙姑(2)
- 元春为什么见不得“玉”字?(1)
- 老太妃之谜
- “枉凝眉”曲究竟说的谁?(1)
- 元春为什么见不得“玉”字?(2)
- 茜雪被撵之谜(1)
- “枉凝眉”曲究竟说的谁?(2)
- “三春”何解?(1)
- 茜雪被撵之谜(2)
- “三十”与“明月”(1)
- “三春”何解?(2)
- 梦中夺锦系何兆?
- “三十”与“明月”(2)
- 牙牌令中藏玄机(1)
- 芦雪庵联诗是雪芹自传(1)
- 妙玉讨人嫌
- 妙玉之谜(1)
- 贾琏王熙凤的夫妻生活(1)
- 妙玉之谜(2)
- 贾琏王熙凤的夫妻生活(2)
- 伦敦弘红记
- 再探妙玉之谜(1)
- 贾珍尤氏的夫妻生活
- 再探妙玉之谜(2)
- 有谁曳杖过烟林(1)
- 黑眉乌嘴话贾琮(1)
- 有谁曳杖过烟林(2)
- 雅趣相与析
- 黑眉乌嘴话贾琮(2)
- 薛宝钗的绣春囊?
- 讲述《红楼梦》的真故事(1)
- 腊油冻佛手·羊角灯
- 讲述《红楼梦》的真故事(2)
- 薛宝琴为何落榜?(1)
- 龟大何首乌?
- 扫荡烟尘见真貌
- 薛宝琴为何落榜?(2)
- 《红楼梦》里的歇后语
- 满弓射鹄志锐坚
- 贾母天平哪边倾?
- 春梦随云散
- “金兰”何指?
- 隔岸花分一脉香(1)
- 远“水”近“红”
- 隔岸花分一脉香(2)
- 《红楼梦》烟画(1)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2)
- 《红楼梦》烟画(2)
- 秦可卿之死(1)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3)
- 正本清源第一遭
- 秦可卿之死(2)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4)
- 关于我的“秦学”研究(1)
- 秦可卿之死(3)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5)
- 关于我的“秦学”研究(2)
- 秦可卿之死(4)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6)
- 网上论“红”(1)
- 秦可卿之死(5)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7)
- 网上论“红”(2)
- 秦可卿之死(6)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8)
- 网上论“红”(3)
- 秦可卿之死(7)
- 霜前月下谁家种(1)
- 网上论“红”(4)
- 秦可卿之死(8)
- 霜前月下谁家种(2)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1)
- 秦可卿之死(9)
- 霜前月下谁家种(3)
- 秦可卿之死(10)
- 秦可卿之死(11)
- 贾元春之死(9)
- 秦可卿之死(后记)
- 妙玉之死(6)
- 贾元春之死(10)
- 贾元春之死(1)
- 妙玉之死(7)
- 贾元春之死(11)
- 贾元春之死(2)
- 妙玉之死(8)
- 贾元春之死(12)
- 贾元春之死(3)
- 妙玉之死(9)
- 贾元春之死(后记)
- 贾元春之死(4)
- 妙玉之死(10)
- 妙玉之死(1)
- 贾元春之死(5)
- 妙玉之死(11)
- 妙玉之死(2)
- 贾元春之死(6)
- 妙玉之死(12)
- 妙玉之死(3)
- 妙玉之死(13)
- 贾元春之死(7)
- 妙玉之死(4)
- 贾元春之死(8)
- 妙玉之死(14)
- 妙玉之死(5)
- 妙玉之死(15)
- 妙玉之死(后记)(1)
- 妙玉之死(后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