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最著名的病人是光绪,光绪的病或可认为心病,因为在囚禁之前,他很少患病,而被囚禁之后的10年光阴,他竟召唤御医诊治900多次。任锡庚的笔记里也收录了一些给光绪帝的方子,看上去多数是治疗肾亏的——
他们是古装宫廷剧里永远不可或缺的配角,后宫阴谋的实施者,宫廷阴暗面的构成者,对善良男女主角的重大威胁。他们就是御医,民间传说中近乎有神仙本事的一个存在,只是他们的医术越高,危险越大,常常随着皇帝的新旧交替而成为殉葬者。
中国最后的御医之一,清末最后一任太医院掌印御医任锡庚的手稿,几年前被收藏界陆续公布,全部20多卷的日记体手稿,拉近了这个古老职业和21世纪的今人之间的关系。
怎样成为一名御医
在中国医学史上,任锡庚算不上一号重要的人物,而他的特殊性就在于,他恰好经历了中国人最感兴趣的慈禧太后掌权的年月,经历光绪宣统两任帝王,一直到帝制废除才离开太医院,而且他勤奋地用日记的方式把经历过的许多东西都记录了下来。
根据任锡庚的记述,清朝的太医院原址在今天的东交民巷,占地广阔,大堂内悬挂康熙帝手书五言:“神圣岂能在,调方最近情,存诚慎药性,仁术尽平生。”这首诗是送给当时的太医院左院判黄升的,后来就成了镇院之宝。大堂之外,还有二堂三堂,以及诸多的厅房,有的办公,有的则是教学用。清太医院沿用明朝旧制,最高的领导称为院使,是正五品的官阶,以下为左院判,右院判,然后是御医,御医为正八品的官。御医以下为吏目、院士、医生等,这就不入流了,但是他们都被统称为太医,可见太医和御医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在《太医院志》里,任锡庚详尽地记载了御医的考核和提拔,甚至还把考试卷子都录入其中,这也使我们知道要成为一个御医是多么的艰难,竞争是多么的激烈。
首先,一名医生想进入太医院,必须先成为里面的学员,这就必须通过考试,而要报名参加考试,比如有一个6品以上的官员推荐。考试通通为面试,由院里资深太医当面出题,由于名额有限,即使被录取,也要等到太医院的上一批学员毕业才能进去。进去后要读3年书,每年考核两次,考核采取各种加密措施,比如分组抽卷密封等杜绝作弊,考核通不过者留级。3年考核都合格,礼部来考一次,通过了,就成为太医院的医生。医生做久了,如果院士有空缺,就可以会考补缺,这时间通常是6年,成为院士后,就有机会参加新的考核,从而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御医,从进入太医院到成为御医,至少需要10年修炼。
由盛而衰的国家和中医
大约在光绪初年,20岁的任锡庚进了太医院,从最低层熬起,升迁在同僚中算是很快,他在太医院里没有做到院使、院判,但据说当时的院判张仲元很喜欢这个勤奋的年轻人,授予他一个特殊的权力:掌印御医,管着太医院的大印,有点院办主任的味道。
在《太医院志》中,他记录了针灸在清末转衰的原因:道光二年,清政府开始禁止御医在皇帝身上行针灸之术,理由是在御医面前裸露身体有损皇帝的尊严。此令一出,针灸之术从此衰败。
又比如,他记录了太医院的搬迁: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1900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太医院所在的东交民巷变成了使馆区,太医院所在地变成了俄使馆,于是太医院只好搬迁,曾借用寺院的房子办公,5年以后才建起了新的院房,但是规模只有原来的1/10。
多愁多病身
清朝末年,最著名的病人是光绪,光绪的病或可认为心病,因为在囚禁之前,他很少患病,而被囚禁之后的10年光阴,他竟召唤御医诊治900多次。任锡庚的笔记里也收录了一些给光绪帝的方子,看上去多数是治疗肾亏的。
给太后和皇帝看病的御医非同小可,常常是院判带队,3到6人共同会诊,诊脉时一人号左手,一人号右手,号完脉后两人换手。诊脉后大家各说各的判断,比较符合病人心意的诊断就会被采纳,然后开具药方,太后或者皇帝自己身边也有懂医术的太监宫女,有时候他们还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对药方作一些加减,药每次都煎双倍的量,煎好后一份送给开药方的太医们去尝药,另一份立即封口盖印,如果尝药无误,就把药送上去。
西医渐兴,中医日衰
实际上,西医对中医的冲击,应该从康熙帝开始,当时康熙得了疟疾,用中医治了很久没好,后来用金鸡纳霜治好了,康熙因此很高兴,大力推广这个方子。但是中国人开始学西医,却要到任锡庚的年代,给光绪看过多次病的力钧所使用的方法也是中西医相结合。
院使张仲元曾经在光绪三十七年提出在太医院开设西医学科,并得到了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批准,但实际上这时候的清廷已经是朝不保夕,由于经费没有落实,这个高瞻远瞩的设想没有能够实现。
任锡庚在离开太医院后,除了继续行医以外,用了大量时间整理他半生的笔记手稿,并分订成20多册,这就是今天被发现的御医手稿。中医的传承特点就在于,每位大家都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东西,因此他们也特别希望离世时能够留下著作以便后人参阅传承,至于它如何被后人当废纸卖掉,那就不是著述的人能控制的了。
他们是古装宫廷剧里永远不可或缺的配角,后宫阴谋的实施者,宫廷阴暗面的构成者,对善良男女主角的重大威胁。他们就是御医,民间传说中近乎有神仙本事的一个存在,只是他们的医术越高,危险越大,常常随着皇帝的新旧交替而成为殉葬者。
中国最后的御医之一,清末最后一任太医院掌印御医任锡庚的手稿,几年前被收藏界陆续公布,全部20多卷的日记体手稿,拉近了这个古老职业和21世纪的今人之间的关系。
怎样成为一名御医
在中国医学史上,任锡庚算不上一号重要的人物,而他的特殊性就在于,他恰好经历了中国人最感兴趣的慈禧太后掌权的年月,经历光绪宣统两任帝王,一直到帝制废除才离开太医院,而且他勤奋地用日记的方式把经历过的许多东西都记录了下来。
根据任锡庚的记述,清朝的太医院原址在今天的东交民巷,占地广阔,大堂内悬挂康熙帝手书五言:“神圣岂能在,调方最近情,存诚慎药性,仁术尽平生。”这首诗是送给当时的太医院左院判黄升的,后来就成了镇院之宝。大堂之外,还有二堂三堂,以及诸多的厅房,有的办公,有的则是教学用。清太医院沿用明朝旧制,最高的领导称为院使,是正五品的官阶,以下为左院判,右院判,然后是御医,御医为正八品的官。御医以下为吏目、院士、医生等,这就不入流了,但是他们都被统称为太医,可见太医和御医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在《太医院志》里,任锡庚详尽地记载了御医的考核和提拔,甚至还把考试卷子都录入其中,这也使我们知道要成为一个御医是多么的艰难,竞争是多么的激烈。
首先,一名医生想进入太医院,必须先成为里面的学员,这就必须通过考试,而要报名参加考试,比如有一个6品以上的官员推荐。考试通通为面试,由院里资深太医当面出题,由于名额有限,即使被录取,也要等到太医院的上一批学员毕业才能进去。进去后要读3年书,每年考核两次,考核采取各种加密措施,比如分组抽卷密封等杜绝作弊,考核通不过者留级。3年考核都合格,礼部来考一次,通过了,就成为太医院的医生。医生做久了,如果院士有空缺,就可以会考补缺,这时间通常是6年,成为院士后,就有机会参加新的考核,从而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御医,从进入太医院到成为御医,至少需要10年修炼。
由盛而衰的国家和中医
大约在光绪初年,20岁的任锡庚进了太医院,从最低层熬起,升迁在同僚中算是很快,他在太医院里没有做到院使、院判,但据说当时的院判张仲元很喜欢这个勤奋的年轻人,授予他一个特殊的权力:掌印御医,管着太医院的大印,有点院办主任的味道。
在《太医院志》中,他记录了针灸在清末转衰的原因:道光二年,清政府开始禁止御医在皇帝身上行针灸之术,理由是在御医面前裸露身体有损皇帝的尊严。此令一出,针灸之术从此衰败。
又比如,他记录了太医院的搬迁: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1900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太医院所在的东交民巷变成了使馆区,太医院所在地变成了俄使馆,于是太医院只好搬迁,曾借用寺院的房子办公,5年以后才建起了新的院房,但是规模只有原来的1/10。
多愁多病身
清朝末年,最著名的病人是光绪,光绪的病或可认为心病,因为在囚禁之前,他很少患病,而被囚禁之后的10年光阴,他竟召唤御医诊治900多次。任锡庚的笔记里也收录了一些给光绪帝的方子,看上去多数是治疗肾亏的。
给太后和皇帝看病的御医非同小可,常常是院判带队,3到6人共同会诊,诊脉时一人号左手,一人号右手,号完脉后两人换手。诊脉后大家各说各的判断,比较符合病人心意的诊断就会被采纳,然后开具药方,太后或者皇帝自己身边也有懂医术的太监宫女,有时候他们还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对药方作一些加减,药每次都煎双倍的量,煎好后一份送给开药方的太医们去尝药,另一份立即封口盖印,如果尝药无误,就把药送上去。
西医渐兴,中医日衰
实际上,西医对中医的冲击,应该从康熙帝开始,当时康熙得了疟疾,用中医治了很久没好,后来用金鸡纳霜治好了,康熙因此很高兴,大力推广这个方子。但是中国人开始学西医,却要到任锡庚的年代,给光绪看过多次病的力钧所使用的方法也是中西医相结合。
院使张仲元曾经在光绪三十七年提出在太医院开设西医学科,并得到了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批准,但实际上这时候的清廷已经是朝不保夕,由于经费没有落实,这个高瞻远瞩的设想没有能够实现。
任锡庚在离开太医院后,除了继续行医以外,用了大量时间整理他半生的笔记手稿,并分订成20多册,这就是今天被发现的御医手稿。中医的传承特点就在于,每位大家都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东西,因此他们也特别希望离世时能够留下著作以便后人参阅传承,至于它如何被后人当废纸卖掉,那就不是著述的人能控制的了。
网友关注
- 爱读报的狮子
- 父亲母亲
- 父母老了,别让我们的爱迟到
- 长脖子熊
- 54条曼龙鱼
- 一棵很高很大的树
- 你不要像你爸
- 风儿来到大海上
- 眷恋最后那道光
- 螃蟹的生意
- 象先生客厅里的画
- 好饿好饿的鱼
- 把最爱给谁
- 针线有爱
- 树洞里的朋友
- 下辈子,你不要再做我的孩子
- 神剑上的字
- 我需要一个下雪天(I Need a Sn
- 满头鲜花的熊
- 第五只气球
- 父亲的花
- 你考虑过爱情的感受吗
- 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 父母面前,请放下手机
- 小刺猬的那根豇豆
- 父亲的发薪日
- 怕穿皮鞋的母亲
- 洗澡时爱唱歌的青蛙
- 穿山甲球球
- 两个猪宝贝
- 平安夜和金海草
- 快乐的小箩筐
- 寄自床底下的信
- 守秘密的小兔子
- 如果爱情会说话
- 气球的故事
- 蒙上眼睛的小老鼠
- 生命和爱,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 一套童话书
- 爱吃海胆的绿鳞鲀
- 草丛里奔跑的苹果
- 爱孩子,请先爱你的另一半
- 丫形苹果树
- 等你回家
- 白求恩的故事 白求恩的故事50字简介
- 选择伴侣就是选择后半生
- 唏哩呼噜当大侠
- 喜欢和爱是两码事
- 河马先生的大雨伞
- 四姑娘
- 我与妈妈的最后一次别离
- 小猪上学记
- 笼中鸟
- 最美味的早餐
- 豪猪先生和谁赛跑
- 粉色伞裙
- 靠近你,温暖我
- 给老爸的快递
- 池塘里的圆月亮
- 一生都在热恋
- 小猪和狐狸
- 陪着父母去旅行
- 我替你记忆一切
- 冰上蝴蝶陈露的浪漫爱情
- 找不到家的小刺猬
-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 张辉泽:带领乡亲把百香果变成致富“金果果
- 卖名字
- 棕熊先生的开心早茶
- 大象来做客
- 强盗黑乌鸦投降
- 嗨,我又结婚了!
- 哄老婆不是一件容易事
- 嘎嘎木屋搬家
- 像音乐和像锤子的敲门声
- 狗熊先生举重
- 蜘蛛黑豆儿
- 因为爱你,连笑都这么像你
- 白衣飘飘的爱情
- 一种智慧叫弯曲
- 床的左边是海,床的右边是山
精品推荐
- 射阳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0/18℃
- 民丰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东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6/14℃
- 吐鲁番市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30/20℃
- 大丰市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3/19℃
- 平罗县05月30日天气: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转3-4级,气温:29/15℃
- 岳普湖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9/15℃
- 平陆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西南风,风力:<3级,气温:23/18℃
- 芮城县05月30日天气:晴转多云,风向:西北风,风力:<3级,气温:23/16℃
- 精河县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7/14℃
- 哈密地区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