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不露声色

    不露声色
    bù lù shēng sè
    • [释义]  露:显露;声:说话的声音或语气;色:脸上的表情。指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声音、语气和表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
    • [语出]  《资治通鉴·唐纪》:“女子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 [正音]  露;不能读作“lòu”;色;不能读作“shǎi”。
    • [辨形]  声;不能写作“生”。
    • [近义]   不动声色 面不改色
    • [反义]   面如土色 失魂落魄
    • [用法]  用于不让自己的感情流露出来的人。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 [结构]  动宾式。
    • [辨析]  见“不动声色”(84页)。
    • [例句]  
          (1)他虽然很生气;但却~。
          (2)看到父母吵架;她有些不高兴;想劝说几句;又觉得无用;就~地走了。
    • [英译]  without letting one’s feelings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