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在第6个字的诗句
洪在第六个字的诗句
- 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 -- 出自唐·李白·上云乐
- 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 -- 出自唐·李白·洗脚亭
- 子归治小国,洪钟噎微撞。 -- 出自宋·苏轼·送杨孟容
- 高岳前嵂崒,洪河左滢濙。 -- 出自唐·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 -- 出自唐·杜甫·白沙渡
- 朱弦拂宫徵,洪笔振风骚。 -- 出自唐·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
- 五行未可忽,洪范禹所传。 -- 出自宋·陆游·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
- 且抽架上书,洪范推五行。 -- 出自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 仙井今犹在,洪厓久不还。 -- 出自唐·张九龄·登城楼望西山作
- 圣人合天德,洪覆在元元。 -- 出自唐·张九龄·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
- 白昼晦如夕,洪涛声若雷。 -- 出自唐·张九龄·江上遇疾风
- 黄石履看堕,洪崖肩可拍。 -- 出自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
- 大孝三朝备,洪恩九族惇。 -- 出自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
- 当年丞相倦洪钓,弭节初来颍水濆。 -- 出自宋·欧阳修·答杜相公宠示去思堂诗
- 丹毫玉策延洪算,八表欢娱四海清。 -- 出自宋·晏殊·元日词其三·御阁
- 清浊必能澄,洪纤幸无弃。 -- 出自唐·李世民·咏司马彪续汉志
- 京口连沧观,洪都孺子亭。 -- 出自宋·杨万里·张几仲侍郎挽词三首
- 有客自洪来,洪民至今藉。 -- 出自唐·元稹·茅舍
- 圣人坐明堂,洪覆等穹盖。 -- 出自宋·范成大·送汪仲嘉侍郎使虏,分韵得待字
- 海水虽无心,洪涛亦相惊。 -- 出自唐·韦应物·赠卢嵩
- 文星下为人,洪秀密于緶。 -- 出自唐·皮日休·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
- 但使一气转洪钧,此老矍铄还冠军。 -- 出自宋·黄庭坚·戏赠家安国
- 河身萦疋素,洪口转千车。 -- 出自宋·苏辙·同子瞻泛汴泗得渔酒二咏
-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 出自宋·苏辙·立冬闻雷
-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 -- 出自魏晋·阮籍·咏怀
- 天覆地载如洪炉,万物死生同一涂。 -- 出自宋·司马光·示道人
- 山曾尧代浮洪水,地有唐臣奠绿醽。 -- 出自唐·韦庄·耒阳县浮山神庙
- 神荼献丹桃,洪崖开玉尊。 -- 出自明·刘基·游仙(九首)
- 旧物复光明,洪炉再埏熔。 -- 出自唐·陈陶·涂山怀古
- 纤情不可逃,洪笔难暂阁。 -- 出自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初夏游楞伽精舍次韵
- 安得东壁明,洪洪用坟史。 -- 出自唐·陆龟蒙·杂讽九首
- 何穷默识轻洪范,未丧斯文胜大还。 -- 出自唐·钱起·暇日览旧诗因以题咏
- 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 -- 出自唐·李端·宿洞庭
- 广厦当宏构,洪钟并待撞。 -- 出自唐·张祜·投常州从兄中丞
- 倚需召入秉洪钧。 -- 出自宋·无名氏·西江月·隆暑正当三伏
- 吾皇愿、永保洪图,四方长乐升平。 -- 出自宋·无名氏·万年欢慢/万年欢
- 过淮风紧到洪泽,使人助我如臂肘。 -- 出自宋·梅尧臣·至灵壁镇於许供奉处得杜挺之书及诗
- 绝顶见茅屋,洪波日汤汤。 -- 出自宋·梅尧臣·紫微亭
- 小隙皆能及,洪炉逼不温。 -- 出自宋·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对雪十韵
- 白雪终无继,洪崖谩拍肩。 -- 出自宋·王禹偁·仲咸以多编成商於唱和集以二十韵诗相赠依韵
- 胡为不且留,洪化用斟酌。 -- 出自宋·邵雍·王胜之谏议见惠文房四宝内有巨砚尤佳因以谢
- 大礼行郊次,洪恩浃海滨。 -- 出自宋·朱翌·南华五十韵
- 烟昏倏见灯,洪发恐无地。 -- 出自宋·陈师道·和寇十一同登寺山
- 此心冥处贯洪纤。 -- 出自元·姬翼·西江月·不在拳头指上
- 横流今泛滥,洪祸谁能当? -- 出自近代·柳亚子·放歌
- 玉节朝天罢,洪炉造化新。 -- 出自唐·顾况·相国晋公挽歌二首
- 连章得请避洪钧,赭案除书天下闻。 -- 出自宋·宋祁·送太尉相公赴镇安军二首
- 海浩淼兮汩洪溶,流蕴蕴兮涛汹汹。 -- 出自唐·元结·引极三首·怀潜君
- 远色抵千古,洪声压四方。 -- 出自宋·王令·上黄任道
- 八月黄草生,洪涛入云热。 -- 出自唐·曹邺·续幽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