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在第13个字的诗句
高在第一十三个字的诗句
- 山木悲鸣水怒流,百虫专夜思高秋。 -- 出自宋·王安石·寄育王大觉禅师
- 今日荣归人所羡,两儿腰绶拥高轩。 -- 出自宋·王安石·送致政朱郎中东归
- 杳杳人传多异事,冥冥谁识此高风。 -- 出自宋·王安石·赠李士宁道人
- 深炷炉烟闭斋合,卧听檐雨泻高秋。 -- 出自宋·王安石·金陵郡斋
- 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 -- 出自宋·王安石·登小茅公
- 白下亭东鸣一牛,山林陂巷净高秋。 -- 出自宋·王安石·示报宁长老
- 昨日青青尚未齐,忽看春色满高低。 -- 出自宋·王安石·次韵平甫村墅春日
-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 出自唐·刘禹锡·竹枝
- 天地肃清堪开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 出自唐·刘禹锡·始闻秋风
- 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 出自唐·刘禹锡·谢寺双桧
- 四夷闻风失匕箸,天子受贺登高楼。 -- 出自唐·刘禹锡·平蔡州三首
- 月露满庭人寂寂,霓裳一曲在高楼。 -- 出自唐·刘禹锡·秋夜安国观闻笙
- 秉烛朝天遂不回,路人弹指望高台。 -- 出自唐·刘禹锡·代靖安佳人怨二首
- 五岳嵩当天地中,闻伊仍在最高峰。 -- 出自宋·欧阳修·赠隐者
- 苍烟寥寥池水漫,自玉菡萏吹高秋。 -- 出自宋·欧阳修·奉使道中寄坦师
- 我从故老问其由,云古五鼎藏高丘。 -- 出自宋·欧阳修·葛氏鼎
- 欲借高楼望西北,亦应西北有高楼。 -- 出自宋·欧阳修·南征道寄相送者
- 少低笔力容我和,无使难追韵高绝。 -- 出自宋·欧阳修·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 乐能自足乃为富,岂必金玉名高赀。 -- 出自宋·欧阳修·盘车图
- 华秀两跗当重露,文成五色在高桐。 -- 出自宋·秦观·寄李公择郎中
-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 出自唐·柳宗元·雨晴至江渡
- 越绝孤城千万峰,空斋不语坐高舂。 -- 出自唐·柳宗元·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 出自唐·温庭筠·题柳
-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 出自唐·温庭筠·回中作
- 郑馆昔时延下客,于家今日见高门。 -- 出自宋·范仲淹·依韵答韩侍御
- 疾酒不闻花外漏,放朝仍得日高眠。 -- 出自宋·晏殊·正月十八夜
- 游人得意惜光景,恣寻复树登高轩。 -- 出自宋·晏殊·寒食东城作
- 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 -- 出自宋·岳飞·过张溪赠张完
- 嗣皇卓荦信英主,文如太宗武高祖。 -- 出自唐·韩愈·永贞行
- 念昔从君渡湘水,大帆夜划穷高桅。 -- 出自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
- 割锦不酬价,--孟郊构云有高营。 -- 出自唐·韩愈·城南联句
- 一树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 出自宋·杨万里·探梅
- 不知道旁雍门子,已叹麇尘登高台。 -- 出自宋·杨万里·行路难五首
- 茅亭夜集俯万竹,初月未光让高烛。 -- 出自宋·杨万里·癸未上元後,永州夜饮赵敦礼竹亭闻蛙醉吟
- 一阵南风似箭来,蒲帆飞上最高桅。 -- 出自宋·杨万里·过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
- 诸峰尽处一峰出,凛然玉立最高寒。 -- 出自宋·杨万里·夜宿杨,晓起见雪
- 引道老农辞我去,与君更上最高峰。 -- 出自宋·杨万里·同刘季游登天柱冈四首
- 更把绿荷包热饭,前头不怕上高滩。 -- 出自宋·杨万里·竹枝歌七首
- 远渚长汀草如积,牛羊须上最高山。 -- 出自宋·杨万里·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 宛水吹波解舫斋,南徐吊古上高台。 -- 出自宋·杨万里·和章汉直
- 门前蛮触战方酣,鼻息如雷政高卧。 -- 出自宋·杨万里·寄题王亚夫检正不啻足斋
- 三年客里两重九,去年却得登高友。 -- 出自宋·杨万里·九日落莫忆同施少才集长沙
- 初爱寒香一朵斜,又逢奇朵出高了。 -- 出自宋·杨万里·十一月十九日折梅二首
- 州在三峰最上头,上头高处更高楼。 -- 出自宋·杨万里·中秋前一夕,雨中登双溪叠嶂,已而月出二首
- 先人门户冷如冰,岂不愿汝取高位。 -- 出自宋·杨万里·大儿长孺赴零陵簿,示以杂言
- 郎星卿月小借路,金华玉堂即高步。 -- 出自宋·杨万里·送吉州太守胡平一寺正赴召
- 好上宝莲山上望,南高峰照北高峰。 -- 出自宋·杨万里·雪後晓过八盘岭诣东宫谢受左司告二首
- 暮色欲来吾欲去,其如南北两高峰。 -- 出自宋·杨万里·晚立西湖惠照寺石桥上
- 似闻咫尺是杨州,更数宝应兼高邮。 -- 出自宋·杨万里·雪小霁,顺风过谢阳湖
- 大地山河亦如此,看来只是许高低。 -- 出自宋·杨万里·雨漱紫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