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在第9个字的诗句
通在第九个字的诗句
- 崖崚危溅瀑,林罅静通仙。 -- 出自唐·刘昭禹·晚霁望岳麓
- 好道君王遇亦难,变通灵异几多般。 -- 出自唐·孙元晏·吴·介象
- 漕与二宪僚,守连两通属。 -- 出自唐·王揆·长沙六快诗
- 大名如副宝,至道亦通玄。 -- 出自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 远郊光接汉,旷野色通秦。 -- 出自唐·修睦·雪中送人北游
- 竹篱疏见浦,茅屋漏通星。 -- 出自唐·陈蓬·句
- 纵不到箕山,也是曾通谱。 -- 出自元·许有壬·摸鱼子·买陂塘旋载杨柳
- 爽气盈襟,沉寂内灵通。 -- 出自元·王吉昌·江梅引·黄裳元吉纵金风
- 始终不变实相露,贯通无内外,貌难分别。 -- 出自元·王吉昌·爱芦花 以上会真集卷之五
- 夺得真空真妙用,一通门里出圆明。 -- 出自元·王哲·浣溪沙
- 理透阴符三百字,搜通道德五千言。 -- 出自元·王哲·浣溪沙
- 劈开金母紫芒攒,判通 -- 出自元·王哲·踏莎行 总咏
- 流转无凝滞,颠倒皆通。 -- 出自元·王哲·八声甘州·处清凉界
- 归依至理,就中偏许通耗。 -- 出自元·王哲·酹江月
- 渐见初*寂生祖,次通长聚见元阳。 -- 出自元·王哲·山亭柳·能置田庄
- 其中便、*现灵根,会通贤道圣。 -- 出自元·王哲·王更令
- 稍知分守得优游,能通止足参贤圣。 -- 出自元·王哲·踏莎行 咏宦途无定
- 达理明真,应变自然通。 -- 出自元·刘处玄·江神子·道心不与世心同
- 凝然澄湛,太虚一点通彻。 -- 出自元·侯善渊·酹江月
- 常应常静,法界显圆通。 -- 出自元·刘志渊·江神子令
- 安得王乔术,飞舄颇通元。 -- 出自元·白云山翁·水调歌头 兀颜分宪至邑,奉和前题 河南通志
- 道本无言,要学者、潜通默识。 -- 出自元·李道纯·满江红 赠敬庵葛道(原作通,据道藏改)人
- 清觞陶令节,明烛炳通宵。 -- 出自明·贝琼·丁未除夕
- 云生空望雨,水涸不通河。 -- 出自明·贝琼·壬子夏端居二湖与二三子读书而苦热如焚一坐
- 始知元住此,久悔不通书。 -- 出自宋·张弋·逢王元任
- 白狼回右衽,黑水作通衢。 -- 出自明·唐顺之·喜峰口观三卫贡马
- 宅比柴桑多种柳,门通苕霅可浮家。 -- 出自明·李流芳·小葺檀园初成伯氏有作仲和次韵见投用韵奉答
- 人之相知须知心,心通道气情转深。 -- 出自宋·张咏·与进士宋严话别
- 几人曾得道,是草即通灵。 -- 出自宋·张咏·依韵答人九华山图
- 风烟寒背楚,陂泽远通徐。 -- 出自宋·宋庠·涉淮泝清迫于冰涸舟次下邳先寄彭门赵侍御二
- 布刀多计吏,行矣数通书。 -- 出自宋·宋庠·送太常鱼博士通守汉州
- 进退无机常蹭蹬,穷通知命自夷犹。 -- 出自宋·余靖·和王子元同归曲江有感
- 心在雩坛沂水上,思通归鸟岫云边。 -- 出自宋·项安世·和宋师出示所送李大著诗
- 要知出和瞳,何往非通明。 -- 出自宋·项安世·题袁才举明景轩诗
- 移尊来选胜,立马步通幽。 -- 出自宋·陈傅良·次陈益之韵戏呈汪守充之
- 剧谈两无碍,并驾行通逵。 -- 出自宋·章甫·俞广文以诗定交次韵奉答
- 眼悟一真清净色,耳通千古泰和音。 -- 出自宋·张镃·苍寒堂
- 六分春已一,秉烛步通衢。 -- 出自宋·叶茵·元夕
- 嗜茶身益瘦,兼恐欲通仙。 -- 出自宋·赵师秀·喜徐道晖至
- 命驾欲相求,风波限通津。 -- 出自明·张羽·杂言(十一首)
- 荣利傥来岂苟得,穷通夙定徒奔波。 -- 出自·寺公大师·醉义歌
- 理司来执讯,译者为通名。 -- 出自宋·孔武仲·献西俘
- 长江阔咫尺,银河为通川。 -- 出自宋·孔武仲·奉祠城西夜坐苑中即事
- 主人多胜韵,才子汉通侯。 -- 出自明·袁中道·宋西宁席上作
-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 出自宋·蔡卞·楞严经偈
- 若以火性观,坚碍非通达。 -- 出自宋·蔡卞·楞严经偈
-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 出自宋·蔡卞·楞严经偈
- 客程他日路,清话借通宵。 -- 出自元·张宪·送哲古心往吴江报恩寺
- 吾难留逸驾,此去立通津。 -- 出自宋·晁公溯·送刘文潜如吴下
- 竹扉低近水,花径曲通园。 -- 出自宋·陈淳·东园四首(嘉靖庚寅夏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