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在第3个字的诗句
通在第三个字的诗句
- 何时通远信,逾月在孤舟。 -- 出自宋·释文珦·送人
- 唯曰通宗说,何曾问陌阡。 -- 出自宋·释文珦·閒居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
- 水月通禅意,山云寄野情。 -- 出自宋·释文珦·有客
- 喜楫通九夷,乘风超万里。 -- 出自宋·释文珦·观海
- 官河通远浦,津树杂高樯。 -- 出自宋·释文珦·鄞中桃花渡即事
- 冻解通泉脉,风和动草心。 -- 出自宋·释文珦·候禽
- 云深通药径,草长失柴门。 -- 出自宋·释文珦·邃谷
- 野鹤通秋梦,妖狐恐夜禅。 -- 出自宋·释文珦·赠山友
- 商贾通倭舶,楼台半佛宫。 -- 出自宋·释文珦·华亭县
- 静默通玄理,幽深惬隐怀。 -- 出自宋·释文珦·归栖竺岭将启午供野鹤必鸣寺僧常以此为候
- 一句通,通机息,上下四维无等匹。 -- 出自宋·释咸杰·偈公六十五首
- 宗迹通,说亦通,两处由来剑刃锋。 -- 出自宋·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
- 雪人通身却吃骂,兔角拄杖三十下。 -- 出自宋·释印肃·偈颂十四首
- 不因通济何如此,暗室千年忽遇灯。 -- 出自宋·释印肃·偈颂十四首
- 邪正通一道,无法不调和。 -- 出自宋·释印肃·赞三十六祖颂
- 放身通济仁心,度尽微尘佛刹。 -- 出自宋·释印肃·万载县桥疏
- 水云通别渚,枳槲荫空墀。 -- 出自宋·释圆悟·赵山神祠
- 蔬园通绿野,林坞带青山。 -- 出自宋·释真净·寄无为居士
- 手段通变,身心自由,不怕风涛雪拥舟。 -- 出自宋·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
- 穷而通,简而当。 -- 出自宋·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
- 遍界通身无背面,莫教丝绪落机梭。 -- 出自宋·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
- 凡圣通同共一家,寂光田地看生涯。 -- 出自宋·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
- 寂住通感,圆明了知。 -- 出自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 夜月通犀角,秋空没雁行。 -- 出自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 云水通方士,相期报佛恩。 -- 出自宋·释正觉·偈颂七十八首
- 虚而通,用而冲。 -- 出自宋·释正觉·禅人写真求赞
- 直得通身浑是水,端知赤肉了无尘。 -- 出自宋·释正觉·海上人知浴求颂
- 月魂通水脉,春信入梅华。 -- 出自宋·释正觉·月禅人出丐求颂
- 妙应通身无向背,古菱花不染媸妍。 -- 出自宋·释正觉·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普贤菩萨章
- 门门通彻长安道,信手拈来还恰好。 -- 出自宋·释正觉·超然居士得得问道於宝峰祥祥师且欲归歌长篇
- 默默通身明有眼,尘尘分应妙无瘢。 -- 出自宋·释正觉·王观察求颂
- 一处通,千处万处绝罗笼。 -- 出自宋·释智朋·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 未先通理不,声诗不在言。 -- 出自宋·释智愚·酬李寄轩
- 海涌通幽一径深,怪来时作老龙吟。 -- 出自宋·释智愚·吴王阖庐墓
- 石径通岩窦,引步藏欹侧。 -- 出自宋·释重顯·寄于秘丞
- 海眼通洌泉,天心耸危岭。 -- 出自宋·释重顯·和颂
- 细不通风,大通车马。 -- 出自宋·释宗杲·偈颂一百六十首
- 如是通达无有疑,净心之义炳然现。 -- 出自宋·释宗杲·魏侍郎净心阁
- 廓圆通门,续云门派。 -- 出自宋·释宗杲·赞法海真
- 拶著通身俱是眼,半窗疏影转斜阳。 -- 出自宋·释祖钦·偈颂七十二首
- 母复通外情,将刀复害之。 -- 出自宋·释遵式·诫酒肉慈慧法门
- 石竹通家分异样,园葵附谱亦多姿。 -- 出自宋·舒岳祥·同正仲赋凤仙花
- 天门通海路,诗寄鄮城东。 -- 出自宋·舒岳祥·闻有海船入鄞作诗附寄正仲
- 小桥通古寺,疏柳纳残鸦。 -- 出自宋·宋伯仁·村市
- 丹井通仙穴,西山接翠屏。 -- 出自宋·宋绶·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 见说通天中有路,世间何处觅飙车。 -- 出自宋·宋煜·朱子庵
- 晴槛通年雨,浓萝四面罾。 -- 出自宋·苏舜元·丙子仲冬紫阁寺聊句
- 夷音通夏楚,汉地接平营。 -- 出自宋·苏颂·和宿牛山馆
- 从此通戎赂,于今袭战袍。 -- 出自宋·苏颂·和国信张宗益少卿过潭州朝拜信武殿
- 自非通识造闳远,安能超悟还淳元。 -- 出自宋·苏颂·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