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在第13个字的诗句
通在第一十三个字的诗句
- 所以亲边知自幸,笑语团栾竟通夕。 -- 出自宋·赵孟坚·甲辰岁朝把笔
- 鼓吹喧喧月色新,天街灯火夜通晨。 -- 出自宋·王同祖·京城元夕
- 沍寒虽以云布沪,合影尚欠农通胧。 -- 出自宋·卫宗武·和催雪
- 有昔曾游遍,过三湘下浙,二水通潇。 -- 出自宋·杨泽民·忆旧游·念区区远宦
- 高眼先生本姓陈,阅人多矣妙通神。 -- 出自宋·姚勉·再赠陈高眼二首
- 禹世龙门巧凿人,传来心法妙通神。 -- 出自宋·姚勉·赠石工二首
- 鬓发未斑缘有术,红颜不老为通神。 -- 出自唐·吕岩·七言
- 坤铅乾汞金丹祖,龙铅虎汞最通灵。 -- 出自唐·吕岩·敲爻歌
- 三车搬运珍珠宝,送归宝藏自通灵。 -- 出自唐·吕岩·敲爻歌
- 金鼎内,迥朦胧,换骨添筋处处通。 -- 出自唐·吕岩·渔父词一十八首·神异
- 灵光,真造化,天机深远,推测难通。 -- 出自宋·何锄翁·满庭芳·二气旋还
- 偶助笑歌嘲阿软,可知传诵到通州。 -- 出自·***·微之到通州日,授馆未安,见尘壁间有数行字
- 蕴怀耿耿谁与言,直至今来意通形神开,拥传又恨斜阳催。 -- 出自唐·萧祜·游石堂观
- 灵台四辟如八窗,面面高明悉通透。 -- 出自宋·王炎·题徐秘校达轩
- 神枣胡麻能饭客,桃花流水荫通津。 -- 出自唐·牟融·题道院壁
- 不独邯郸新嫁女,四枝鬟上插通犀。 -- 出自唐·段成式·戏高侍御七首
-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 出自唐·冯道·偶作
- 且饮一壶销百恨,会须遭遇识通津。 -- 出自·李中·维舟秋浦,逢故人张矩同泊
- 吟坐因思郭景纯,每言穷达似通神。 -- 出自唐·孙元晏·晋·郭璞脱襦
- 波淡淡,水溶溶,奴隔荷花路不通。 -- 出自唐·闽后陈氏·乐游曲
- 别有武陵溪上,秦人在、仙路犹通。 -- 出自元·邵亨贞·六州歌头 戊申岁,一春强半风雨,不可出户
- 渡口青山高似屋,门前潮水直通江。 -- 出自元·郯韶·题渔家壁
- 只用他心灯常不昧,要万法灵通总压。 -- 出自元·长筌子·二郎神·诉衷情
- 今而后,使乡梓田岁宜,有感而通,乃为吾验。 -- 出自元·王恽·喜迁莺 题圣姑庙 仙姓郝氏,博陵县会涡里
- 若向不言中得趣,便于不默俱通彻。 -- 出自元·李道纯·满江红 赠默庵(此下原有无号默说四字,据
- 试向动中持得定,自然静里机通彻。 -- 出自元·李道纯·满江红 赠止庵张宰公
- 三界廓然,八表冲虚,湛湛灵光通彻。 -- 出自元·冯尊师·苏武慢·堪叹群情
- 下笔入神皆得法,出言成句书通玄。 -- 出自宋·宋白·狂吟八韵送英公暂归故乡迁殡二亲
- 赵鬼西京谙汉赋,阿兄东阁压通侯。 -- 出自宋·吴氏·咏史
- 落日帆归扬子渡,青山家对伯通桥。 -- 出自明·徐祯卿·青门歌送吴郎
- 千古荒原多隐沼,一干神禹战通宵。 -- 出自·聂绀弩·夜战
- 曾许千金答浣纱,越溪浪浅不通槎。 -- 出自宋·刘筠·无题二首
- 绿发仙郎藻思新,就中诗语更通神。 -- 出自宋·宋庠·屯田任君数以歌诗授余感叹不足因成答赠
- 峤岭古来称绝徼,梯山从此识通津。 -- 出自宋·余靖·题庾岭三亭诗·通越亭
- 春色不干枯木事,明朝贺岁莫通宾。 -- 出自宋·项安世·除夕谕铃下两绝句
- 未转东风犹是腊,明朝贺岁莫通宾。 -- 出自宋·项安世·除夕谕铃下两绝句
- 眼力知君已绝伦,奉传一法更通神。 -- 出自宋·张镃·相士陈邦彦觅诗
- 夕霭生凉竹径迂,快风吹马出通衢。 -- 出自宋·张镃·夜自叔祖北园归
- 千古风高爷钓台,朱轮新拥得通才。 -- 出自宋·张镃·送叶景良知严陵
- 晴沙翳天风动地,挈壶卷席移通幽。 -- 出自宋·赵汝鐩·饮通幽园
- 牛继马来几换骨,鹤乘鸾去忽通家。 -- 出自宋·艾性夫·赋太和寺同根红白梅
- 当年曾许心莫逆,今朝又作圆通客。 -- 出自宋·陈舜俞·圆通行
- 万里屯云一夜收,天街累日未通牛。 -- 出自宋·孔武仲·雪后
- 增损诸方精古义,窥寻六脉妙通神。 -- 出自宋·孔武仲·赠长沙僧守节
- 狼籍冷梅初著地,玲珑幽涧已通泉。 -- 出自宋·孔武仲·黄冈道中
- 门下候朝深坐馆,殿前回院曲通廊。 -- 出自明·陈沂·忆昔(四首)
- 左冯翊,右扶风,汉阙秦畿指顾通。 -- 出自明·吴国伦·送徐行父少参赴关内
-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 出自清·通州诗丐·绝命诗
- 蕲爱力穷翻入梦,炼诗心害猛通禅。 -- 出自·陈独秀·病中口占
- 老屋至今图太极,古碑犹在勒通书。 -- 出自宋·柴随亨·过道州谒周濂溪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