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第13个字的诗句
远在第一十三个字的诗句
-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 出自宋·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 塞垣多少思归客,留着长条赠远游。 -- 出自明·朱栴·官桥柳色
-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 出自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 出自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 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 -- 出自唐·李白·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 出自唐·李白·行行游且猎篇
- 中都贵人珍此味,糟浥油藏能远致。 -- 出自宋·苏轼·鳆鱼行
- )冢上鸡鸣犹忆钦,山前凤舞远征璞。 -- 出自宋·苏轼·再游径山
- 事须莫与谬汉吃,送与麻田吴远游。 -- 出自宋·苏轼·约吴远游与姜君弼吃蕈馒头
- 昔司马子长登会稽,探禹穴,不远千里;而李太白亦以七泽之观至荆州。 -- 出自宋·苏轼·凤翔八观(并叙)
- 万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传寄远书。 -- 出自宋·苏轼·和黄龙清老三首
- 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 -- 出自唐·杜甫·解闷十二首
-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 出自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 出自唐·杜甫·城西陂泛舟
- 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 -- 出自唐·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
- 命苟未来且求食,官无高卑及远迩。 -- 出自唐·白居易·王夫子
- 半头白发惭萧相,满面红尘问远师。 -- 出自唐·白居易·萧相公宅遇自远禅师有感而赠
- 衰容自觉宜闲坐,蹇步谁能更远游。 -- 出自唐·白居易·池畔逐凉
- 红楼高耸碧池深,荷芰生凉豁远襟。 -- 出自清·纳兰性德·净业寺
- 还山风月夕,菱唱起镜湖,虽无远游感,白首亦穷途。 -- 出自宋·陆游·杂感
- 老身六朝民,草舍数世居,力守远祖言,一字不学书。 -- 出自宋·陆游·舟中咏落景余清晖轻桡弄溪渚之句盖孟浩然耶
- 百年此际成遗老,万里当时赋远游。 -- 出自宋·陆游·戏题酒家壁
- 杜陵之孙今胜流,飘然不必事远游,结茆古寺听松吹,坐擅洛水桐江秋。 -- 出自宋·陆游·杜敬叔寓僧舍开轩松下以虚濑名之来求诗
- 嗟予迫迟暮,冠盖厌追逐,结茅远人境,此计亦已熟。 -- 出自宋·陆游·游学射山遇景道人
- 欲营丹灶竟无地,不见荔枝空远游。 -- 出自宋·陆游·涪州
- 玉壼贮满伤春泪,锦字挑成寄远诗。 -- 出自宋·陆游·征妇怨效唐人作
- 读书精舍岂轻出,采药名山成远游。 -- 出自宋·陆游·岁晚怀镜湖旧隐慨然有作
- 扬帆海浦差强意,卧看秋涛蹴远天。 -- 出自宋·陆游·舟行戏书
- 我行江郊暮犹进,大雪塞空迷远近;壮哉组练从天来,人间有此堂堂阵! -- 出自宋·陆游·弋阳道中遇大雪
- 兴来会作飘然去,更续骚人赋远游。 -- 出自宋·陆游·闲中颇有四方之志偶得长句
- 早因食少妨高卧,晚忆茶甘作远游。 -- 出自宋·陆游·客意
- 功名未许妨高卧,风月犹能赋远游。 -- 出自宋·陆游·沽埭西酒小酌
- 斜阳收尽暮烟青,嫋嫋渔歌起远汀。 -- 出自宋·陆游·渔歌
-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 出自宋·陆游·大寒出江陵西门
- 美人传酒清夜阑,欲歌未歌愁远山。 -- 出自宋·陆游·感旧绝句
- 吾亲之没今几秋,尚疑舍我而远游。 -- 出自宋·陆游·宿彭山县通津驿大风邻园多乔木终夜有声
- 梧桐叶落雁初归,迢递无因寄远衣。 -- 出自唐·杜牧·闺情代作
-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 出自唐·杜牧·赠猎骑
- 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 出自宋·柳永·木兰花/玉楼春
- 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 -- 出自宋·柳永·阳台路·楚天晚
-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 出自先秦·屈原·离骚
-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而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 出自先秦·屈原·九章之三 哀郢
- 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证之不远。 -- 出自先秦·屈原·九章之一 惜诵
-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 出自近代·鲁迅·无题二首
- 投老难堪与君别,倚江从此望远辕。 -- 出自宋·王安石·送黄吉甫入京题清凉寺壁
- 东冈岁晚一登临,共望长河映远林。 -- 出自宋·王安石·东冈
- 潺潺嫩水生幽谷,漠漠轻烟动远林。 -- 出自宋·王安石·次韵春日事
- 莫嗟华发与无儿,却是人间久远期。 -- 出自唐·刘禹锡·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
-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 出自宋·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 云消风止水镜净,泊舟登岸而远望兮,上摩青苍以晻霭,下压后土之鸿厖。 -- 出自宋·欧阳修·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