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在第3个字的诗句
蜀在第三个字的诗句
- 故乡蜀客归不得,何况当时蜀帝王。 -- 出自宋·姚勉·禽言十咏·不如归去
- 吴天蜀地元来近,月照峨嵋日又东。 -- 出自宋·文及翁·和东坡韵二首
- 向来蜀之日,往往召狺吠。 -- 出自宋·牟巘·次韵程晋辅
- 休烦蜀鸟劝归频,正欲尼山拜圣人。 -- 出自宋·王奕·和段好古外郎二首
- 家弃蜀乡年岁远,身潛洛寺屋庐深。 -- 出自宋·董嗣杲·韬光庵
- 生绡蜀茧。 -- 出自宋·曾寅孙·减字木兰花·生绡蜀茧
- 一声蜀鸟惊胡蝶,十幅蛮花寄鹡鴒。 -- 出自宋·华岳·发书与幼弟及坦斋
- 六岁蜀城守,千茎蓬鬓丝。 -- 出自唐·武元衡·送兄归洛使谒严司空
- 犹疑蜀魄千年恨,化作冤禽万啭声。 -- 出自唐·武元衡·春晓闻莺
- 湖山蜀画笥,风物献诗材。 -- 出自宋·王炎·九日陪杨秘监游真珠园属炎赋诗
- 楚帆蜀柂日衔尾,过者蹴然生畏心。 -- 出自宋·王炎·宿公安二圣寺
- 秦云蜀浪两堪愁,尔养晨昏我远游。 -- 出自唐·杨牢·赠舍弟
- 门前蜀柳□知春,风淡暖烟愁杀人。 -- 出自唐·崔珏·门前柳
- 蕲簟蜀琴相对好,裁诗乞与涤烦襟。 -- 出自唐·崔珏·水晶枕
- 从此蜀江烟月夜,杜鹃应作两般声。 -- 出自唐·裴澈·吊孟昌图
- 闻道蜀江风景好,不知何似杏园春。 -- 出自唐·李搏·复谑廷裕
- 曾为蜀山成寓迹,又因湘水拟营家。 -- 出自唐·黄滔·湘中赠张逸人
- 鲁史蜀琴旁,陶然举一觞。 -- 出自唐·黄滔·书崔少府居一作赠李补阙
- 可怜蜀国关张后,不见商量徐庶功。 -- 出自唐·崔道融·过隆中
- 尘拥蜀城抽锁后,此中犹梦在江湖。 -- 出自唐·李洞·宿成都松溪院
- 寒想蜀门清露滴,暖怀湘岸白云流。 -- 出自唐·李洞·病猿
- 早知蜀地区娵与,悔不长安大比丘。 -- 出自唐·冯涓·自嘲绝句
- 虽妆蜀国三秋色,难入豳风七月诗。 -- 出自唐·张立·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 黄金蜀柳笼朱户,碧玉湘筠映绮疏。 -- 出自宋·刘兼·新回车院筵上作
- (题黄蜀葵) -- 出自唐·伊梦昌·句
- 见《蜀梼杌》)无钱将乞樊知客,名纸生毛不为通。 -- 出自唐·郑遨·与罗隐之联句
- 还游蜀国去,不惜杜陵期。 -- 出自唐·无可·送杜司马再游蜀中
- 吴与蜀,渺西东。 -- 出自元·刘敏中·婆罗门引 送李士元之荆南提刑经历
- 烂铺蜀锦写乌丝。 -- 出自元·袁易·江城子·烂铺蜀锦写乌丝
- 我家蜀西忠孝门,无田无宅惟书存。 -- 出自元·虞集·家兄孟修父输赋南还
- 残遗蜀石经,收聚十获五。 -- 出自近代·陈三立·为刘健之题所藏蜀石图
- 我从蜀国来咸秦,长安久客多风尘。 -- 出自宋·田锡·赠别琅邪评事兼寄两制旧交
- 从来蜀地称难制,此是君恩岂合违。 -- 出自宋·张咏·再任蜀川感怀
- 因嗟蜀望无胸怀,至今号作思归鸟。 -- 出自宋·张咏·祛惑
- 岂惟蜀客知踪迹,更问庭中晒腹人。 -- 出自宋·刘筠·戊申年七夕五绝
- 荆潭蜀吴,如拔腐草。 -- 出自宋·石介·宋颂九首·皇祖
- 我看蜀道诚为难,嗟尔子规何云云。 -- 出自宋·石介·闻子规
- 昔时蜀道,绝人来往。 -- 出自宋·石介·宋颂九首·汤汤
- 书来蜀道告我言,牧事年来有条目。 -- 出自宋·项安世·寄题荆南王君行牧斋
- 未如蜀国城边望,疑是秋江渡口逢。 -- 出自宋·张嵲·种木芙蓉
- 明朝蜀江水,不与灞滻通。 -- 出自宋·陈傅良·送叶正则赴浙西宪幕
- 同居蜀客话清简,物理返笑庄生齐。 -- 出自宋·张镃·赠道士张易
- 眼乾蜀道山川泪,胆碎渔阳鼙鼓声。 -- 出自宋·赵汝鐩·明皇
- 满地蜀锦照深衣,尽日凭栏课楚词。 -- 出自宋·乐雷发·题王尧章伫香亭
- 淮烽蜀燧照边隅,白发忧时我腐儒。 -- 出自宋·乐雷发·闻边报寄姚雪蓬
- 越郍蜀艇乱相偎,风饱千帆带雨开。 -- 出自宋·乐雷发·滕王阁下赋
- 吴蚕蜀茧缲千尺,一种愁机两处丝。 -- 出自宋·陈起·修父知县万里寄诗久未能答午枕梦见之觉而有
- 于今蜀道无平地,到处并州即故乡。 -- 出自宋·连文凤·送陈仲甫挟书游甫里
- 又疑蜀川下,万骑赴峡口。 -- 出自宋·林景熙·游九锁山·翠蛟亭
- 滔滔蜀天漏,沉沉山月昏。 -- 出自宋·孔武仲·送元珍赴官合州
“蜀”同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