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在第6个字的诗句
萧在第六个字的诗句
- 韩彭竟菹醢,萧樊亦累囚。 -- 出自明·刘基·招隐(五首)
- 岁云暮矣风萧萧,木叶脱落惟空条。 -- 出自明·刘基·辛卯仲冬雨中作(二首)
- 何处荃兰不萧艾,种蔬犹得养闲身。 -- 出自明·刘基·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
- 争知头上萧萧发,却与游丝较短长。 -- 出自明·刘基·绝句漫兴(三首)
- 北风吹雁过萧萧,旅馆青灯共寂寥。 -- 出自明·刘基·秋日即事(八首)
- 牢落关河,聊萧身世,迸入空亭小忽雷。 -- 出自清·陈维崧·秋夜听梁溪陈四丈弹琵琶
- 平原落日马萧萧,剩有山僧赋《大招》。 -- 出自近代·苏曼殊·吴门 九
- 惜哉不我与,萧索从风飘。 -- 出自唐·董思恭·咏雪
- 落日未能别,萧萧林木虚。 -- 出自唐·常建·送楚十少府
- 至夜转清迥,萧萧北风厉。 -- 出自唐·常建·赋得白日半(傍)西山
- 独立荒亭上,萧萧对晚风。 -- 出自唐·戴叔伦·次下牢韵
- 复此悲行子,萧萧逐转蓬。 -- 出自唐·戴叔伦·潘处士宅会别
- 离心比杨柳,萧飒不胜秋。 -- 出自唐·戴叔伦·送柳道时余北还(一作送观察李判官巡郴州)
- 大道归孟门,萧兰日争长。 -- 出自唐·陈陶·续古二十九首
- 金碧谁与邻,萧森自成族。 -- 出自唐·陈陶·题僧院紫竹
- 汉王未息战,萧相乃营宫。 -- 出自唐·宋之问·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 一雨三秋色,萧条古寺间。 -- 出自唐·杜荀鹤·霁后登唐兴寺水阁
- 一望一苍然,萧骚起暮天。 -- 出自唐·杜荀鹤·秋夜(一作江)晚泊
- 泬寥清冬时,萧索白昼阴。 -- 出自唐·权德舆·祗命赴京,途次淮口,因书所怀
- 漠漠水烟晚,萧萧枫叶飞。 -- 出自唐·权德舆·送卢评事婺州省觐
- 耿耿离念繁,萧萧凉叶脱。 -- 出自唐·权德舆·送别同用阔字
- 萦回留胜赏,萧洒出尘机。 -- 出自唐·权德舆·晚秋陪崔阁老、张秘监阁老、苗考功同游昊天
- 汉祖入关日,萧何为政年。 -- 出自唐·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徐诗
- 珠宫凤合迎萧史,玉籍人谁访蔡经? -- 出自唐·陆龟蒙·寄怀华阳道士
- 云情柳意萧萧会,若问诸馀总不知。 -- 出自唐·陆龟蒙·和袭美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
- 离客穷海阴,萧辰归思结。 -- 出自唐·钱起·海上卧病寄王临
- 但使芝兰出萧艾,不辞手足皆胼胝。 -- 出自唐·钱起·锄药咏
- 今日秋风至,萧疏独沔南。 -- 出自唐·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 出自唐·司空曙·立秋日
- 芦荻湘江水,萧萧万里秋。 -- 出自唐·司空曙·送魏季羔游长沙觐兄
- 惆怅流水时,萧条背城路。 -- 出自唐·李端·留别柳中庸
-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 出自唐·李端·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 漠漠穷尘地,萧萧古树林。 -- 出自唐·张祜·题苏小小墓
- 残猎渭城东,萧萧西北风。 -- 出自唐·张祜·猎
- 十亩长堤宅,萧疏半老槐。 -- 出自唐·张祜·题曾氏园林
- 万里穷秋客,萧条对落晖。 -- 出自唐·张祜·晚秋江上作
- 千门万户笙萧里,十二楼台月上栏。 -- 出自宋·无名氏·鹧鸪天·香雾氤氲结彩山
- 园林正告久萧条,春工著意饶先发。 -- 出自宋·无名氏·踏莎行·点点琼酥
- 精纯谒款,膋萧爌炀。 -- 出自宋·无名氏·六州
- 谩换得霜痕,萧萧两鬓,羞与共秋镜。 -- 出自宋·无名氏·摸鱼儿·过湘皋
- 岂知人意正萧索。 -- 出自宋·无名氏·凤凰阁
- 寒桂秋风动,萧萧自一枝。 -- 出自宋·无名氏·秋风生桂枝
- 灵沼疑河汉,萧条见斗牛。 -- 出自宋·无名氏·晦日同志昆明池泛舟
- 至今亭上萧萧竹,似对西风怨主人。 -- 出自宋·无名氏·裴公亭
- 正万木、园林萧索。 -- 出自宋·无名氏·二色宫桃
- 请公静听萧萧叶,斗变江南一夜秋。 -- 出自宋·梅尧臣·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二首
- 不可一日无,萧洒看未足。 -- 出自宋·梅尧臣·刑部厅看竹效孟郊体和永叔
- 疏凿近东城,萧森万物荣。 -- 出自宋·梅尧臣·依韵和许发运真州东园新成
- 冷坐对寒流,萧然未知倦。 -- 出自宋·梅尧臣·逢曾子固
- 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笔间天意足。 -- 出自宋·梅尧臣·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