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在第4个字的诗句
荆在第四个字的诗句
- 净教传荆吴,道缘止渔猎。 -- 出自唐·皇甫曾·赠沛禅师
- 庭前紫荆树,何日再芬芳。 -- 出自唐·窦蒙·题弟臮述书赋后
- 又不见荆州长史年七十,手提九鼎还唐家。 -- 出自宋·郑獬·和仲巽荆州大雪
- 暂闭柴荆如避寇,江湖归思入渔舠。 -- 出自宋·强至·董役河上风霾繼日
- 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 -- 出自宋·王质·八声甘州 读诸葛武侯传
- 曾是南荆地,他年竹马迎。 -- 出自宋·张栻·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
- 穷冬泝荆江,风急波涛怒。 -- 出自宋·张栻·张子囦携二子西归求予诗为赋此以致乡党之义
- 半生客荆楚,历览非一隅。 -- 出自宋·张栻·旧闻长沙城东梅坞甚盛近岁亦买园其间念欲一
- 得子班荆地,朴鲁俱淮人。 -- 出自宋·陈造·次张学录韵十首
- 何时班荆地,解我心悬悬。 -- 出自宋·陈造·次韵臧秀才读苏集
- 之子是荆璞,温纯仍琢磨。 -- 出自宋·陈造·送人赴试
- 烽火閒荆楚,尘沙卷剑岷。 -- 出自宋·吴泳·寿安宣相
- 直气犯荆舒,承明下玉除。 -- 出自宋·李廌·范蜀公挽诗
- 誓心报荆郢,忍耻适江吴。 -- 出自宋·李廌·伍子胥庙
- 半生客荆州,两渡北津水。 -- 出自宋·李廌·晓发邓城和德麟韵
- 今岁紫荆簪未得,后溪黄鮓信无余。 -- 出自宋·李新·过何权道幽居不遇
- 勿讶班荆歌陟屺,小人有母在江宾。 -- 出自宋·洪皓·送刘善长归北安省亲
- 关辅已荆棘,江淮复戎旃。 -- 出自宋·王灼·读王尼传
- 维昔全荆号强国,近者贼火仍疮痍,形胜之地勋名集,端使前辈相追随。 -- 出自宋·王灼·前年一首投赠刘荆州
- 唤客班荆杂乱言,雀罗成日罢张门,自缘贫病无过辙,可是疏慵不出村。 -- 出自宋·李弥逊·同苏阮二公晚春游西溪二首
- 冥行罥荆刺,进退俱有括。 -- 出自宋·林季仲·秋热次高仲贻韵
- 茅山与荆山,遗踪宛如昔。 -- 出自宋·曹勋·升天行
- 洗砺子荆真可慕,中庸伯始竟何成。 -- 出自宋·胡寅·和奇父二首
- 扁舟下荆江,信宿七百里。 -- 出自宋·胡寅·归舟濡滞示仁仲
- 一代韩荆州,大木卧龙鳞。 -- 出自宋·李流谦·赠别
- 默默掩荆扉,明蟾在东岭。 -- 出自宋·黄铢·季夏有怀仲晦
- 膏腴满荆棘,伤甚黍离离。 -- 出自宋·楼钥·灵壁道中
- 旧俗传荆楚。 -- 出自宋·许及之·贺新郎·旧俗传荆楚
- 义兴望荆溪,景坡亦前修。 -- 出自宋·赵蕃·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对五首
- 三孙子荆家,人物妙过江。 -- 出自宋·赵蕃·有怀二首
- 苕溪到荆溪,一苇可以杭。 -- 出自宋·赵蕃·有怀二首
- 梅犹隐荆棘,菊已堕蒿蓬。 -- 出自宋·赵蕃·十一月十五日风大作偶成四十字
- 我曾泛荆溪,君亦访怀玉。 -- 出自宋·赵蕃·夜坐怀子肃子仪
- 蒋侯家荆溪,胸次饱空阔。 -- 出自宋·赵蕃·题蒋伯玉作白玉山创亭于廨舍之后榜日望云思
- 昔在蛮荆孰疆理,后来秦汉始津涯。 -- 出自宋·赵蕃·张以诗卷来再用韵谢之
- 相携住荆溪,冥鸿渺云端。 -- 出自宋·赵蕃·寄孙子进昆仲
- 我乞来荆州,足未曾出门。 -- 出自宋·叶适·送冯传之
- 和氏得荆璞,眩走数百舍。 -- 出自宋·曹彦约·知县再次韵不作平侧体复次韵二首
- 英声凛荆扬,盛事踵遐武。 -- 出自宋·郑清之·江汉亭百韵
- 云胡走荆楚,坐视空川秦。 -- 出自宋·魏了翁·王总领生日
- 往时陆荆门,自是天下雄。 -- 出自宋·周文璞·写怀二首
- 公道荒荆棘,舆情渴蓼萧。 -- 出自宋·程公许·又上座主李左史八十韵
- 晚始亲荆玉,劬愉气谊稠。 -- 出自宋·王柏·挽司直兄
- 怅谁为荆棘,委渠天险,薄我风寒。 -- 出自宋·李曾伯·八声甘州·上巍楼
- 铜山变荆棘,锦帐启藩篱。 -- 出自宋·李曾伯·和清汀蒋省干酒色财气韵
- 度岭来荆又戍西,惊涛险栈尽同之。 -- 出自宋·李曾伯·岳阳送管顺甫还清湘
- 云影埋荆树,风声快楚襟。 -- 出自宋·李曾伯·登郢州白雪楼
- 谱接三荆树,名齐连萼花。 -- 出自宋·卫宗武·紫荆花
- 曹瞒下荆州,气可吞权备。 -- 出自宋·卫宗武·孔明
- 忍此棘荆蕃,宁此栋梁爨。 -- 出自宋·利登·杂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