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在第7个字的诗句
耳在第七个字的诗句
- 邻家助伯亚,苍耳割榛莽。 -- 出自宋·苏辙·迟往泉店杀麦
- 一声震荡虽惊耳,遍地妖氛未易回。 -- 出自宋·苏辙·仲夏始雷
- 纷纭世事不著耳,得失岂复分锱铢。 -- 出自宋·苏辙·送刘道原学士归南康
- 鄙夫本愚悍,过耳风吹墙。 -- 出自宋·苏辙·同孔常父作张夫人诗
- 平生未见实惊耳,稍远不知如隔墙。 -- 出自宋·苏辙·次韵子瞻记十月十六日所见
- 濯缨离尘垢,洗耳听天籁。 -- 出自宋·苏辙·过韩许州石淙庄
- 人生混沌一气耳,嘿嘿何用知肺肠。 -- 出自宋·苏辙·次韵刘泾见寄
- 窃攘瞿昙剽李耳,牵挽性命推阴阳。 -- 出自宋·苏辙·次韵刘泾见寄
- 人生所遇偶然耳,得失何用分锱铢。 -- 出自宋·苏辙·次韵王适大水
- 此术要将救饥耳,人人有命何忧饥。 -- 出自宋·苏辙·赠方子明道人
- 一曦石上遍生耳,幽子自食无来宾。 -- 出自宋·苏辙·次韵石芝
- 归来烂熳煞苍耳,来岁未知还尔熟。 -- 出自宋·苏辙·逊往泉城获麦
- 蚌为身计良可耳,旁人不悟宁非嗤。 -- 出自宋·苏辙·赠德仲
- 山胡拥苍毳,两耳白茸茸。 -- 出自宋·苏辙·山胡
- 舟行瞿唐口,两耳风鸣号。 -- 出自宋·苏辙·入峡
- 石泉杂松风,入耳如暴雨。 -- 出自宋·苏辙·吕希道少卿松局图
- 但有可怜声,入耳终无奇。 -- 出自宋·戴复古·谢东粹包宏父三首癸卯夏
- 避影长松下,洗耳清溪浔。 -- 出自宋·戴复古·刘折父为吴子才索赋云山燕居
- 最令人忆处,侧耳听松声。 -- 出自宋·戴复古·为石云悼鹤
- 栖身碧山中,洗耳清涧滨。 -- 出自元·王冕·杂吟 其三
- 世事东风吹马耳,锦帆金谷已茫然。 -- 出自元·王冕·怀古
- 转首东风吹马耳,犹记松阴调绿绮。 -- 出自元·王冕·孙元实春游图
- 侧聆天鸡鸣,凡耳初破聋。 -- 出自宋·贺铸·夏夜雨晴遣怀
- 花下解携重附耳。 -- 出自宋·贺铸·玉连环/一落索
- 举目群状动,倾耳百虑沉。 -- 出自宋·林逋·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
-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 出自魏晋·左思·娇女诗
- 楚汉旧歌流俚耳,韩彭遗壁冠荒墟。 -- 出自宋·曾巩·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
- 九衢言语乱入耳,三市尘沙眯人目。 -- 出自宋·曾巩·京师观音院新堂
- 秋霖逢甲子,禾耳恐须生。 -- 出自宋·司马光·和安这久雨
- 政成知不日,双耳为君倾。 -- 出自宋·司马光·送孟著作知济阴
- 丹心留紫闼,清耳远红尘。 -- 出自宋·司马光·送丁正臣知蔡州
- 不疑神骥才,垂耳困皁栈。 -- 出自宋·司马光·次韵和不疑假书邻几知方酣寝为诗通意
- 从今三日不洗耳,耳内泠泠有残曲。 -- 出自宋·司马光·同圣民过杨之美听琵琶女奴弹啄木曲亲诸公所
- 此物近亦尽,卷耳共所资。 -- 出自宋·苏舜钦·城南感怀呈永叔
- 鹤作鹤时我无耳,鹤振羽时我无眼。 -- 出自宋·白玉蟾·见鹤吟
- 红尘埋身平至耳,餐青饮绿守苦节。 -- 出自宋·白玉蟾·飞仙吟送张道士
- 凿隧及泉愚尔耳,斯人盖是舜之臣。 -- 出自宋·白玉蟾·武昌怀古十咏·灵竹寺
- 君将三叠入吾耳,调中话出吾平生。 -- 出自宋·白玉蟾·赠陶琴师
- 知有命存聊尔耳,谓无天定盍如何。 -- 出自宋·白玉蟾·赠相士岳鬼眼
- 一句秋鸿来入耳,两行客泪下沾衣。 -- 出自宋·白玉蟾·招贤道士
- 如今剩有孱躯耳。 -- 出自清·陈维崧·七夕感怀用尤悔庵原韵
- 舶载海奴镮硾耳,象驼蛮女彩缠身。 -- 出自唐·杜荀鹤·赠友人罢举赴交趾辟命
- 仿佛么弦犹在耳,应为我,首如蓬。 -- 出自宋·李之仪·江神子/江城子
- 主人卧磻石,心耳涤清晖。 -- 出自唐·钱起·天门谷题孙逸人石壁
- 法部乐声长满耳,上樽醇味易酡颜。 -- 出自宋·梅尧臣·自和
- 儿孙诵习且盈耳,客来休论常山蛇。 -- 出自宋·梅尧臣·寄题知仪州太保蒲中书斋
- 烛笼以爪自掩耳,酒盏生冰拈不起。 -- 出自宋·梅尧臣·依韵和郭秘校苦寒
- 马行闻虎气,竖耳鼻息嗋。 -- 出自宋·梅尧臣·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
- 清声啭入君王耳,安用穿丛苦避人。 -- 出自宋·梅尧臣·和永叔六篇其六啼鸟
- 孟夏日南归,马耳竖迎风。 -- 出自宋·梅尧臣·送吴冲卿学士归蔡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