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在第10个字的诗句
耳在第一十个字的诗句
- 匹马未来期,嘶声尚在耳。 -- 出自唐·刘驾·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太原从事
- 不见养天和,无人聒人耳。 -- 出自唐·卢仝·寄赠含曦上人
- 句满天下口,名聒天下耳。 -- 出自唐·吴融·赠方干处士歌
- 渐逐微风声,依依犹在耳。 -- 出自唐·李嘉祐·远寺钟
- 白日照层巅,阳崖生石耳。 -- 出自宋·范祖禹·石耳
- 过我伊洛间,松风醒俗耳。 -- 出自宋·范祖禹·同子瞻送子敦赴河北都运次韵
- 羽扇无停滞不前挥,聒耳惮鸣蝉。 -- 出自宋·吴则礼·过欧阳元老草堂
- 端有江湖著老儒,笑大耳儿长结眊。 -- 出自宋·吴则礼·赠江器博
- 五斗一强谋,要饱聊尔耳。 -- 出自宋·吴则礼·再至山阳
- 褰裳上深径,鸣蝉声聒耳。 -- 出自宋·张栻·游灵岩
- 不为察察明,自谓平平耳。 -- 出自宋·张栻·湖南使者邵公召赴行在所寓客张某敬赋以饯行
- 何况政术疎,一一赖提耳。 -- 出自宋·陈造·张丞见和次韵答之
- 四弦春风手,可用入胡耳。 -- 出自宋·陈造·明妃曲
- 悠然得此心,外累蚊过耳。 -- 出自宋·陈造·复吴秘正五诗
- 水铗又飞去,一息蓬池耳。 -- 出自宋·吴泳·送新蓬州程倅
- 声名力与俱,虽尊未勇耳。 -- 出自宋·李廌·中隐庵和赵孺韵
- 之子未投竿,我来频洗耳。 -- 出自宋·李廌·钓渚诗
- 昭州虽岭南,流寓盖均耳。 -- 出自宋·邹浩·别零陵
- 蜀鸟已惊心,巴猿犹恻耳。 -- 出自宋·邵博·云安下偶成
- 乙子语大慧,我听勿入耳。 -- 出自宋·郑刚中·潞公与梅圣俞论古人有纯用平声字为诗如枯桑
- 人静夜灯孤,叶动声入耳。 -- 出自宋·郑刚中·赠周然父
- 不知真色中,即是大空耳。 -- 出自宋·李弥逊·蹈元作诗谓仆不当以莲为妩媚而有偶有现空相
- 下视嚣尘间,蠢蠢鱼虫耳。 -- 出自宋·邓肃·登妙峰阁
- 回到我辈人,政堪覆酱耳。 -- 出自宋·邓肃·本上人
- 俯仰天地间,纷纷尘垢耳。 -- 出自宋·邓肃·尘外堂
- 所失如蝟毛,岂惟一饭耳。 -- 出自宋·邓肃·邓成彦邀李益之朱乔年及某一饭适忌日无侑觞
- 左手揽其角,右手持其耳。 -- 出自宋·冯时行·留题云顶
- 彼亦何所监,覆辙有余耳。 -- 出自宋·胡寅·寄张赵二相三首
- 南山定非远,风驶一帆耳。 -- 出自宋·胡寅·归舟濡滞示仁仲
- 幸然已挂冠,万事不到耳。 -- 出自宋·吴芾·予与王瞻叔韩通一林梅卿余知默徐彦才六人皆
- 正欲叩渊源,独恨未暇耳。 -- 出自宋·吴芾·寄季元集
- 众客集清辰,好语塞两耳。 -- 出自宋·李石·赠杨教授
- 蜗庐仅缠躯,鼓钟日在耳。 -- 出自宋·李流谦·送孙隆州
- 后生不著眼,千古空信耳。 -- 出自宋·吴儆·和孙先生彦及棣肃华堂诗
- 大儿方决科,如摘颔髭耳。 -- 出自宋·楼钥·送伯中弟尉新喻
- 越山盘屈献与羲,付与耳孙世守之。 -- 出自宋·楼钥·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
- 生长在舅侧,义事熟於耳。 -- 出自宋·楼钥·适斋示池水大篇效元白体相答
- 人言不死是神仙,我但耳闻非眼见。 -- 出自·王炎2·玉楼春
- 竹间有余暇,尘事勿到耳。 -- 出自宋·赵蕃·溧水道中回寄子肃玉汝并属李晦庵八首
- 我今颇似之,但未除发耳。 -- 出自宋·赵蕃·即事二首
- 世上多徇名,我曹宁贵耳。 -- 出自宋·赵蕃·闻潘衡有婢出适安福传其法造墨甚精孙温叟捧
- 但令人此心,惘惘不足耳。 -- 出自宋·赵蕃·湖州亲旧二首
- 点墨挥毫势始停,起来耳目共时醒。 -- 出自宋·汪莘·八月十一夜作文起夜兴
- 相携千步廊,百发皆贯耳。 -- 出自宋·李壁·投壶
- 不识刘郎莫便语,酒酣耳热未全疏。 -- 出自宋·王居安·送刘改这二首
- 休说春花那谁舞,也教耳热慰新丰。 -- 出自宋·程珌·复朱教授
- 闲居事幽屏,黜陟不到耳。 -- 出自宋·郑清之·古风一篇简徐德夫提刑
- 朱门共骇听,洗此筝笛耳。 -- 出自宋·郑清之·孟童中异科而还来访余於行都赐第辄赠以诗
- 松柏不受彫,此亦易知耳。 -- 出自宋·魏了翁·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松径晚步
- 天象已云然,人事犹尔耳。 -- 出自宋·魏了翁·送二史三兄赴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