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在第13个字的诗句
箫在第一十三个字的诗句
- 武昌夏口之山川,天寒不见吹箫船。 -- 出自宋·张埴·岁晚樊口解舟
- 鹤不西飞龙不行,露干云破洞箫清。 -- 出自唐·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 太子真娥相领行,当天合曲玉箫清。 -- 出自唐·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 天子遍教词客赋,宫中要唱洞箫词。 -- 出自唐·徐铉·柳枝词十首
- 故物苍龙蟠石柱,当时丹凤听箫韶。 -- 出自元·吴景奎·望江亭怀古
- 才见那时帘外月,便想起,醉吹箫,罨昼楼。 -- 出自元·邵亨贞·江城梅花引 陆壹天、钱索 二老相会,皆有
- 伤哉土俗尊巫觋,伏腊荒祠沸箫鼓。 -- 出自明·贝琼·余避地千金圩屡游殳史两山酒酣兴发赋诗一首
- 四十年来赞太平,君王耳畔管箫声。 -- 出自宋·石介·寄赵庶明推官
- 壮士从军不废诗,何妨笳鼓间箫篪。 -- 出自宋·项安世·再次韵谢潘都干
- 自今一饭吾腹果,健看将母从箫鼓。 -- 出自宋·陈傅良·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
- 缥缈碧云归去晓,洞天霜冷玉箫清。 -- 出自宋·武衍·书画扇
- 小儿队队逐归驺,拍手呼舞趁箫鼓。 -- 出自宋·赵汝鐩·续蒲涧行
- 碧海气清珠佩湿,明河影落玉箫寒。 -- 出自宋·林景熙·王修竹监簿名楼曰与造物游命予赋
- 吉仗凶仪备古今,哀歌仍杂管箫音。 -- 出自宋·孔武仲·板桥辞太母灵轝三首
- 曲径间行逃酒处,小楼閒坐口箫时。 -- 出自宋·陈杰·出郊
- 盈耳嵩呼声不绝,熙熙春意入箫韶。 -- 出自宋·陈世崇·元夕八首
- 沧海气侵珠佩湿,明河影逼玉箫寒。 -- 出自宋·黄庚·修竹有楼名与造物游对秦望山五云门
- 闻说舜庭方作乐,可容飞舞听箫韶。 -- 出自宋·金君卿·五色雀
- 披发将毕飞一吷,风卷云收鼓箫歇。 -- 出自宋·刘镗·观傩
- 红螺酌酒湛碧,坐倚苍石吹洞箫。 -- 出自宋·钱舜选·纪梦
- 我欲重来竟题墨,莫教吹动玉箫声。 -- 出自宋·邵棠·梅
- 尽日黄鹂不飞去,万年枝上听箫声。 -- 出自宋·王仲修·宫词
- 老桧不知仙驭远,屋头犹带玉箫声。 -- 出自宋·于革·清都观
- 闽粤溪山处处经,长松夹道奏箫笙。 -- 出自宋·喻良能·莆阳道中
- 埽叶岩幽酌泉窦,可能续赋洞箫声。 -- 出自宋·张方·泊舟别故
- 楼阁崔嵬起碧霄,微闻仙乐奏箫《韶》。 -- 出自明·朱权·宫词
- 王子夜深乘月色,山头吹把玉箫归。 -- 出自明·冯惟健·归读书处作简汝威弟
- 吴趋未下楚姬迎,玉笙初罢文箫起。 -- 出自明·韩上桂·子夜歌·月光欲没花含烟
- 水上新传锦字艳,楼头长怨玉箫寒。 -- 出自明·黄姬水·息园赏芍药得寒字
- 唯有凤凰台上月,春风依旧紫箫吹。 -- 出自明·刘炳·题夏博士晋王羲之右军像
- 怪风裂屋天符下,采鸾谪向文箫嫁。 -- 出自明·钱王孙妻·钟陵行
- 神仙尽是蓬瀛侣,更画秦台玉箫女。 -- 出自明·孙蕡·南京行
- 日落君山吹凤箫,水云相间作箫《韶》。 -- 出自明·孙蕡·题钱叔昂潇湘图
- 我为紫芝歌一曲,夜深相答洞箫声。 -- 出自明·孙炎·赠黄炼师
- 汉帝金茎琼液冻,窦家云阁紫箫寒。 -- 出自明·王廷相·明月篇
- 万岁岭,千秋桥,月明尚有人吹箫,月明尚有人吹箫。 -- 出自明·无方·登多景楼
- 用尔图像为丹雘,用尔作乐为箫籥。 -- 出自明·夏煜·读宋太史潜溪集
- 休唤小琼歌《白雪》,自有紫箫吹落厓。 -- 出自明·詹同·饮杨廉夫拄颊楼时余奉命征贤松江故有此作
- 不恨天涯人去远,三生缘薄吹箫伴。 -- 出自明·张倩倩·蝶恋花词(丙寅寒夜,与宛君谈君庸流落,相
- 政是太平无事日,九重深处奏箫《韶》。 -- 出自明·朱有燉·元宫词(一百三首)
- 午憩旗亭分杏酪,夜归饧市有箫声。 -- 出自明·朱曰藩·寒食
- 蓬莱宫中悬艾虎,舟满龙池竞箫鼓。 -- 出自明·庄昶·端午食赐粽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