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7个字的诗句
秋在第七个字的诗句
- 大雪冬没胫,夏秋多蛇蚖。 -- 出自宋·苏洵·忆山送人五言七十八韵
- 万里沧浪一片秋,安得闲身此中老。 -- 出自明·李东阳·荷鹭图为薛御史作
- 买得长安担上秋,南山只在屋西头。 -- 出自明·李东阳·九日盆菊盛开将出郭有作
- 雨后林塘夏亦秋,一葫芦酒在船头。 -- 出自宋·白珽·湖居杂兴八首
- 已撤冰壶,更捐秋扇。 -- 出自·顾随·踏莎行·已撤冰壶
- 惨淡兵戎春复秋,浊醪谁信造千忧? -- 出自清·曾国藩·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
- 孤城高倚汉江秋,血战三年死未休。 -- 出自宋·边居谊·绝命词
- 五凤楼前舞千秋,渔阳动地来鼙鼓。 -- 出自宋·陈普·有感
- 炎天积雨气如秋,今日新晴快倚楼。 -- 出自宋·陈普·喜晴
- 冻蜂与寒蝶,入秋皆死僵。 -- 出自宋·陈普·冬华一夜霜
- 朝夕晓清温,春秋能社蜡。 -- 出自宋·陈普·古田女
- 世历锦延四百秋,死蚿枯竹附诸侯。 -- 出自宋·陈普·咏史上·赧王
- 不将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数国囚。 -- 出自宋·陈普·咏史上·宣帝
- 一声鸿雁海门秋,行人已在青山外。 -- 出自宋·释普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 呵呵呵,见不见,秋风一阵来,落叶两三斤。 -- 出自宋·释师观·偈颂七十六首
- 片片飞来总是秋,理多方位何处复添愁。 -- 出自宋·释斯植·落叶词
- 秋风清,秋月白,秋水共长天一色。 -- 出自宋·释惟一·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 静夜霜钟,澄潭秋月。 -- 出自宋·释惟一·颂古三十六首
- 预丰苗稼瑞三秋,有感秘通消灾苦。 -- 出自宋·宋太宗·缘识
- 当日离春今日秋,湘江浦上旧明月。 -- 出自宋·宋太宗·缘识
- 碧落翻霞彩,千秋不老春。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遥咏
- 法则定乾坤,千秋与万春。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遥咏
- 羊公风绩几经秋,独绕龟趺为少留。 -- 出自宋·杨时·登岘首阻雨
- 庭前古木已经秋,天外行云暝不收。 -- 出自宋·杨时·登岘首阻雨
- 寂寞莲塘七百秋,溪云庭月两悠悠。 -- 出自宋·杨时·东林道上閒步三首
- 安得淑气回严秋,徐令困拙同鸣鸠。 -- 出自宋·杨时·观猎
- 功崇业广,亘千秋兮。 -- 出自宋·曾丰·明日大夫
- 千里羁怀那更秋,一陪行乐一忘忧。 -- 出自宋·曾丰·和富阳陈大夫祷雨有感韵
- 刑鹅瓮蜥敬祈秋,要解宵衣旰食忧。 -- 出自宋·曾丰·和富阳陈大夫祷雨有感韵
- 自视其身不系秋,片心宁被白云留。 -- 出自宋·曾丰·淳熙丙午与合皂化士彭正夫道人五羊相别开禧
- 水生于天落于秋,妙与万物为终始。 -- 出自宋·曾丰·题叶英州清白亭
- 每出皆秋季,与秋殊有缘。 -- 出自宋·曾丰·秋日途中
- 后土相知处,千秋墓草深。 -- 出自宋·曾丰·有悼
- 岁月催人候,春秋得趣深。 -- 出自宋·曾丰·五羊遣书问董仲修二首
- 湖西先生去十秋,五羊诗客徒淹留。 -- 出自明·陈宪章·自伍光宇墓还登蓬莱绝顶
- 海南无雁亦无秋,万里何人寄远愁。 -- 出自明·吴兆·寄陈使君抑之
- 歌传夜诵,物备秋成。 -- 出自隋·佚名·绍兴亲享明堂二十六首
- [太簇为徵]季秋之月;律中无射。 -- 出自隋·佚名·纳火礼祀大辰十二首
- 祗率典常,屈兹秋夕。 -- 出自隋·佚名·夕月十首
- 天严杀气,吹警秋方。 -- 出自隋··郊庙歌辞·五郊乐章·白郊迎神
- 八表欢无事,三秋贺有成。 -- 出自隋··郊庙歌辞·晋朝飨乐章·四举酒
- 陇头一段气长秋,举目萧条总是愁。 -- 出自隋··杂曲歌辞·水调歌第四
- 朔风吹叶雁门秋,万里烟尘昏戍楼。 -- 出自隋··杂曲歌辞·凉州歌第二
- 桐飞一叶海天秋,戎马江关客自愁。 -- 出自·郁达夫·秋兴
- 晚岁俱为郡,新秋各异乡。 -- 出自唐·令狐楚·秋怀寄钱侍郎
-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 出自唐·令狐楚·立秋日
- 玉骨蝉轻蜕几秋,世缘已断静无愁。 -- 出自明·高启·姑苏杂咏 圣姑庙
- 照夜何须月,惊秋讵待风。 -- 出自明·高启·咏夏冰
- 行路方难日,清秋欲尽时。 -- 出自明·高启·答陈则见寄
- 栗叶翻翻满寺秋,出门风雨未全收。 -- 出自明·高启·山寺冒雨还西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