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3个字的诗句
秋在第三个字的诗句
- 近日秋雨足,公余试新篘。 -- 出自宋·苏轼·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
- 太山秋毫两无穷,钜细本出相形中。 -- 出自宋·苏轼·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
- 月入秋帷病枕凉,霜飞夜簟故衾香。 -- 出自宋·苏轼·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会再用前韵
- 底事秋来不得解,定中试与问诸天。 -- 出自宋·苏轼·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得
- 篱落秋暑中,碧花蔓牵牛。 -- 出自宋·苏轼·雷州八首?此为秦观作?
- 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 -- 出自宋·苏轼·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绿野亭望吴兴诸山怀孙莘老
- 但随秋扇年年在,莫斗琼枝夜夜新。 -- 出自宋·苏轼·送竹几与谢秀才
- 忽见秋风吹落水,遥知霜叶满长安。 -- 出自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
- 不问秋风强吹帽,秦人不笑楚人讥。 -- 出自宋·苏轼·壬寅重九不预会独游普门寺僧阁有怀子由
- 笑把秋花插。 -- 出自宋·苏轼·劝金船 和元素韵自撰腔命名
-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 出自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
- 粲粲秋菊花,卓为霜中英。 -- 出自宋·苏轼·次韵子由所居六咏
- 茂陵秋风客,望祀犹蚁蜂。 -- 出自宋·苏轼·安期生?并引?
- 春荑秋夹两臾,神药人间果有无。 -- 出自宋·苏轼·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 春荑秋荚两须臾,神药人间果有无。 -- 出自宋·苏轼·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 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 出自宋·苏轼·老人行
- 江上秋风无限浪,枕中春梦不多时。 -- 出自宋·苏轼·次韵蒋颖叔
- 又夏秋之交,稻方含秀,黄昏月出,露珠起于其根,累累然忽自腾上,若有推之者,或入于茎心,或垂于叶端,稻乃秀实,验之信然。 -- 出自宋·苏轼·和子由次月中梳头韵
- 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 -- 出自宋·苏轼·元修菜
- 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 -- 出自宋·苏轼·东府雨中别子由
- 湖上秋风聚萤苑,门前春浪散花洲。 -- 出自宋·苏轼·残句湖上秋风聚萤苑
- 忽见秋风吹洛水,遥知霜叶满长安。 -- 出自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赠傅义秀才
- 火云秋未衰,及此初旦凉。 -- 出自宋·苏轼·游灵隐高峰塔
- 已许秋风归过我,预忧诗笔老难酬。 -- 出自宋·苏轼·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
- 茂陵秋风客,望祖犹蚁蜂。 -- 出自宋·苏轼·安期生
- 八月秋风高,驾言动轻輈。 -- 出自宋·苏轼·送宋君用游辇下
- 悲同秋照蟹,快若夏燎蚊。 -- 出自宋·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
- 茂陵秋风客,劝尔麾一杯。 -- 出自宋·苏轼·过莱州雪后望三山
- 泪滴秋风不为麟,虚名何用实之宾。 -- 出自宋·苏轼·次韵答开祖
- 买田秋已议,筑室春堂成。 -- 出自宋·苏轼·初秋寄子由
- 西池秋水尚涵空,舞阔摇深吹荇带。 -- 出自宋·苏轼·西湖秋涸东池鱼窘甚因会客呼网师迁之西池为
- 我来秋日午,旱久石床温。 -- 出自宋·苏轼·是日自磻溪将往阳平憩于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
- 一日,秋风起,雨作,中夜翛然,始有感慨离合之意。 -- 出自宋·苏轼·感旧诗(并引)
- 每夏秋之交,风雨作,木落草衰,辄凄然有此感,盖三十年矣。 -- 出自宋·苏轼·感旧诗(并引)
-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 出自·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 出自宋·李清照·点绛唇·蹴[1]罢秋千
-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 出自宋·李清照·忆秦娥·临高阁
- 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 -- 出自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 出自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 出自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 出自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 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 -- 出自唐·杜甫·遣兴三首
- 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 出自唐·杜甫·示从孙济
- 洞庭秋欲雪,鸿雁将安归。 -- 出自唐·杜甫·北风
-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 出自唐·杜甫·白露
- 大江秋易盛,空峡夜多闻。 -- 出自唐·杜甫·秋野五首
-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 -- 出自唐·杜甫·见萤火
- 是时秋冬交,节往颜色昏。 -- 出自唐·杜甫·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得昏字
-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 出自唐·杜甫·吹笛
- 葳蕤秋叶少,隐映野云多。 -- 出自唐·杜甫·佐还山后寄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