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13个字的诗句
秋在第一十三个字的诗句
- 堪笑茂陵成左计,虚将枣脯候秋春。 -- 出自宋·葛立方·奉祠太一
- 白小牵风动晨镜,碧圆着雨响秋鼙。 -- 出自宋·葛立方·为章道祖颇及葛藤·沧浪亭
-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 出自宋·黄公度·道间即事
- 长夏日烘怜国色,去年霜薄赦秋刑。 -- 出自宋·黄公度·和宋永兄咏荔支用东坡刑字韵四首
- 已办孤帆冲夕浪,可堪万壑更秋声。 -- 出自宋·黄公度·和超然翁韵二首
- 与作遨头共春燕,何须拥鼻学秋虫。 -- 出自宋·黄公度·唱和盈轴而燕集未期小诗请广文兄为遨头
- 岘首人登休堕泪,搅林风雨作秋声。 -- 出自宋·李吕·代人次韵
- 忆得松林长啸罢,归时明月遍秋山。 -- 出自宋·刘子翚·有怀十首
- 落日悲风沧海外,黄化翠竹晚秋时。 -- 出自宋·刘子翚·出郭诗呈张守
- 三年一觉西湖梦,又等闲、金井秋声。 -- 出自宋·卢祖皋·渡江云·锦云香满镜
- 冷截龙腰,偷拿鸾爪,楚山长锁秋云。 -- 出自宋·史达祖·夜合花·冷截龙腰
- 细雨重移,新霜试摘,佳处一年秋晚。 -- 出自宋·史达祖·齐天乐·犀纹隐隐莺黄嫩
- 十载客窗憔悴损,搔短鬓、独悲秋。 -- 出自宋·汪元量·唐多令·莎草被长洲
- 野草败垣供暮雨,断碑古木管秋风。 -- 出自宋·汪元量·少室山
- 坠叶重题,枯条旧折,萧飒那逢秋半。 -- 出自宋·王沂孙·齐天乐·十洲三岛曾行处
- 怅酪乳争奇,鲈鱼谩好,谁与共秋醉。 -- 出自宋·王沂孙·摸鱼儿·玉帘寒
- 问仙丹,炼熟何迟,少年色换已秋晚。 -- 出自宋·王沂孙·绮罗香·夜滴研朱
- 盈盈洞房泪眼,看人似、冷落过秋纨扇。 -- 出自宋·王沂孙·金盏子·雨叶吟蝉
- 露溢金茎,风翔玉宇,嫩凉初霁秋容。 -- 出自宋·王之道·满庭芳·露溢金茎
- 短短灯檠便且光,看书犹记感秋凉。 -- 出自宋·王之道·次韵同舍李支使梦与二首
- 富贵从今信在天,君看黍稌多秋田。 -- 出自宋·王之道·教授颜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韵
- 月光摇水制金蛇,坐想骚人赋秋色。 -- 出自宋·王之道·洞庭秋月
- 苍玉几番披夏箨,老龙长此战秋声。 -- 出自宋·王之道·题元发弟竹轩
- 我家山水擅平远,未向郭熙见秋晚。 -- 出自宋·王之道·追和东坡郭熙秋山示王觉民
- 林塘绿净明拒霜,似与枫叶骄秋阳。 -- 出自宋·王之道·追和东坡郭熙秋山示王觉民
- 茅斋雨过负露肃,青灯夜讽赓秋虫。 -- 出自宋·王之道·次韵孙兴宗秋怀
- 何妨杖屨日过逢,白酒黄难醉秋色。 -- 出自宋·王之道·次韵袁望回见赠兼简杨德润
- 多谢高人问起居,惠然相过共秋蔬。 -- 出自宋·王之道·和因上人午睡韵
- 寄语山中好看客,待与诸郎醉秋色。 -- 出自宋·王之道·寄古上人若之用东坡径山韵
- 迟日轻风过雨天,笑声何处送秋千。 -- 出自宋·王之道·和卞养直见示三绝简圣书
- 渐霁雨虹消,清风面旋,借我凉秋。 -- 出自宋·袁去华·木兰花慢·□中原望眼
- 今日相逢谁较健,应怪我、鬓先秋。 -- 出自宋·曾觌·江神子/江城子
- 藕花亭上,无尘无暑,滟滟一池秋韵。 -- 出自宋·赵彦端·鹊桥仙·藕花亭上
- 玉立照新妆,翠盖亭亭,凌波步秋绮。 -- 出自宋·周密·绿盖舞风轻/绿尽舞风轻
- 东风不管春归去,共残红、飞上秋千。 -- 出自宋·周紫芝·风入松·禁烟过後落花天
- 钱庙有碑刓夜雨,岳坟无树着秋声。 -- 出自元·倪瓒·送杭州谢总管
- 太史笔,不贬褒,我作歌诗继春秋。 -- 出自元·杨维桢·奉使歌,美答理麻氏也
- 杨子作歌歌不诬,他日太史春秋书。 -- 出自元·杨维桢·孔节妇
- 自别母氏归刘郎,中朝琼树摧秋霜。 -- 出自元·杨维桢·刘节妇
- 燕子将雏春又深,不堪春思似秋心。 -- 出自元·杨维桢·燕子辞四首
- 老崖铁笛上青云,玉龙穿空卷秋水。 -- 出自元·杨维桢·乙酉四月二日与蒋桂轩伯仲诸友同泛震泽大小
- 凤引短箫悲落日,鹤归华表语秋风。 -- 出自元·杨维桢·赋拱北楼呈相君(杭州作)
-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 -- 出自元·耶律楚材·过阴山和人韵
- 万里关河迷北望,无边风雨入秋来。 -- 出自明·何景明·秋兴
- 到今漂血成野水,如山白骨横秋霜。 -- 出自明·何景明·乐陵令行
- 只有南山苍桂在,一株花发向秋风。 -- 出自明·何景明·秋日杂兴(四首)
- 明朝伐鼓凌浩荡,五峰双剑生秋烟。 -- 出自明·李梦阳·白鹿洞别诸生
- 曾向凤池同夜直,掖垣梧竹总秋声。 -- 出自明·林鸿·题朱舍人为史太守写竹
- 犹喜树头霜露少,南枝有子殿秋光。 -- 出自明·明无名氏·题宣和画石榴
- 百草沾风蚕月香,双鸠唤雨麦秋凉。 -- 出自明·王世贞·山行至虎跑泉菴次苏长公石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