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10个字的诗句
秋在第一十个字的诗句
- 高亭凭古地,山川当暮秋。 -- 出自唐·韦应物·襄武馆游眺
- 微雨飒已至,萧条川气秋。 -- 出自唐·韦应物·登西南冈卜居遇雨,寻竹浪至沣堧,萦带数里,
- 衰莲送馀馥,华露湛新秋。 -- 出自唐·韦应物·楼中月夜
- 官闲高兴生,夜直河汉秋。 -- 出自唐·韦应物·答畅参军
- 还思故园夜,更度一年秋。 -- 出自唐·韦应物·夜对流萤作
- 时节变衰草,物色近新秋。 -- 出自唐·韦应物·玩萤火
- 迨兹闻雁夜,重忆别离秋。 -- 出自唐·韦应物·登郡寄京师诸季、淮南子弟
- 公馆夜云寂,微凉群树秋。 -- 出自唐·韦应物·答刘西曹(时为京兆功曹)
- 横河俱半落,泛露忽惊秋。 -- 出自唐·韦应物·府舍月游
- 还思杜陵圃,离披风雨秋。 -- 出自唐·韦应物·对萱草
-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 -- 出自宋·文天祥·满江红 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
- 一病忽两月,蓬头夏涉秋。 -- 出自宋·文天祥·又赋
-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 出自宋·文天祥·重阳
- 钟声到枕曙,月影入帘秋。 -- 出自宋·文天祥·晓起
- 世事蒙蒙醉不知,南山秋意满东篱。 -- 出自宋·文天祥·又三绝
- 历历关河雁,随风鸣寒秋。 -- 出自宋·文天祥·涿鹿
- 哀哀我慈母,玉化炎海秋。 -- 出自宋·文天祥·先两国初忌
- 烈风西北来,万窍号高秋。 -- 出自宋·文天祥·发郓州喜晴
- 矧兹方丈室,屏居二春秋。 -- 出自宋·文天祥·还狱
- 末书戊申岁,屈指九十秋。 -- 出自宋·文天祥·葬无主墓碑
- 澹澹池光曙,沉沉野色秋。 -- 出自宋·文天祥·早起偶成
- 江山如有意,天地可无秋。 -- 出自宋·文天祥·早起偶成
- 南极山川古,北风江海秋。 -- 出自宋·文天祥·维扬驿
- 白日照执袂,埋骨已经秋。 -- 出自宋·文天祥·杜大卿浒第一百三十三
- 西楚惊鸿晚,东淮落木秋。 -- 出自宋·文天祥·合江楼
- 蓬山隔风雨,芸观司阳秋。 -- 出自宋·文天祥·送卓大著知漳州
- 行行行湖曲,万顷涵清秋。 -- 出自宋·文天祥·发高邮
- 小洞烟霞国,重阳风雨秋。 -- 出自宋·文天祥·游集灵观
- 一条一褐髯如铁,神为秋水眼为月。 -- 出自宋·文天祥·赠赵神眼
- 我欲登山去采薇,江南秋雨正霏霏。 -- 出自宋·文天祥·为刘定伯索油蕨
- 绝壁千寻俯雪潭,春花秋草有(上髟下监)鬖。 -- 出自宋·文天祥·吸江
- 天灾自古有,昏垫弥今秋。 -- 出自唐·高适·东平路中遇大水
- 鹓鸾粉署起,鹰隼柏台秋。 -- 出自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 系高周柱史,名重晋阳秋。 -- 出自唐·高适·奉酬睢阳李太守
-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 -- 出自唐·高适·宋中十首
- 渺然风波上,独爱前山秋。 -- 出自唐·高适·东平路作三首
- 回首见黛色,眇然波上秋。 -- 出自唐·高适·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
- 豁达云开霁,清明月映秋。 -- 出自唐·高适·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陈希烈)
- 飘飖经远道,客思满穷秋。 -- 出自唐·高适·涟上别王秀才
- 思深应带别,声断为兼秋。 -- 出自唐·高适·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
- 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秋。 -- 出自唐·高适·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 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 -- 出自唐·高适·部落曲
- 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 -- 出自唐·李绅·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 吹台山木尽,香径佛宫秋。 -- 出自唐·李绅·过吴门二十四韵
- 应是蛟龙长不去,若耶秋水尚沈沈。 -- 出自唐·李绅·若耶溪
- 江云断续草绵连,云隔秋波树覆烟。 -- 出自唐·李绅·回望馆娃故宫
- 开尽春花芳草涧,遍通秋水月明泉。 -- 出自唐·李绅·杭州天竺、灵隐二寺顷岁亦布衣一游,及赴会
- 日冲海浪翻银屋,江转秋波走雪山。 -- 出自唐·李绅·早渡扬子江
- 连野碧流通御苑,满阶秋草过天津。 -- 出自唐·李绅·重入洛阳东门
-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 出自唐·李绅·重别西湖